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与创作
研究机构

学校拥有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和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媒介素养研究基地等2个具有全国性影响的科研与创作机构(平台),以及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媒体传播优化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浙江省委宣传部批准设立的“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以及与浙江广电集团联合共建的“浙江省广播电视研究院”“浙江省广播电视技术研究所”等省部级科研与创作机构(平台)。建有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传播与文化产业创新团队”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网络媒体技术科技创新团队”和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文化浙江建设创新团队”等3个省部级创新团队。学校围绕科学建设、学位点建设、团队建设等,组建了新闻传播研究院、戏剧影视研究院、智能媒体技术研究院等3个跨学院的综合性研究院,资助设立了15个校级科研与创作机构、4个校级协同中心、8个校级创新团队,并错位发展了一批校级和二级学院自主设立的科研与创作机构(平台)。学校科研与创作机构(平台)按照“省级平台建智库”、“综合平台聚团队”、“校级平台培育后备”的思路,正着力推进建设团队化、运行规范化,努力打造科研创作“集团军”和“攻坚堡垒”。

一、全国性科研与创作机构

1.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

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是2007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设立的四个国家级动画教学研究基地之一。

我校是浙江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最早设立动画专业(1998年)和最早建立动画学院的高校之一,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获批以来,与学校动画学院、学科专业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学校独特的传媒影视学科专业资源,打造了一支具备最前沿的动漫制作和策划的理念与技术的专业队伍,在全国动画教学和研究中占据一定地位。基地承担了省部级相关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出版相关教材专著10余本;完成了G20峰会宣传片《小鸡彩虹》、浙江省广播电视局动画短片《树与云的故事》、浙江省公安厅交中小学交通安全三维动画教育片《平安伴你成长》《保护生命平安出行》及其三维动漫公益广告、三维动漫宣传手册、三维动漫宣传招贴等,浙江省委宣传部文化精品工程立项中华传统美德二维动画影院《孝女曹娥》、北京市地震局项目家庭地震应急三点通《笨笨狗PK巨能魔》等,电视剧《天师钟馗Ⅱ》等一系列重大题材动漫产品策划制作,作品获得柏林华语电影节、华盛顿华语电影节、芬兰坦佩雷国际电影节、全国美展、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原创动漫大赛、全国“百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画短片扶持计划”、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优秀学院动画短片奖、全国设计大师奖、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浙江省摄影大赛、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等国际国内奖项;拥有动画基础实验室、高端动画实验室、定格动画实验室、无纸动画实验室、绿幕抠像摄影棚、数字影像实验室以及学生创新中心等,形成了融教学、科研、创作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

2.中国广播电视电影社会组织联合会媒介素养研究基地

中国广播电视电影社会组织联合会(原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媒介素养研究基地成立于2007年4月,是中国广播电视电影社会组织联合会批准设立的全国性的学术研究机构。基地依托浙江传媒学院,根据中国广播电视电影社会组织联合会的要求开展媒介素养研究、培训和推介工作。在研究基地成立的同时,我校配套成立了浙江传媒学院媒介素养研究所,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研究基地以“媒体媒介素养培育、受众媒介素养培育和政府媒介素养培育”为研究方向,按照“全体发动,重点培育,难点突破,逐层推进”的思路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以“普及媒介素养教育”为工作目标,每两年举办一次“西湖媒介素养高峰论坛”、编辑出版《媒介素养研究报告》,每年组织申报“中国广播电视电影社会组织联合会媒介素养研究年度课题”。研究基地拥有一直实力雄厚的专兼职研究队伍,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等高层次项目多项,在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媒介知识的普及教育、信息知识的普及教育、多媒体和媒介素养知识的科普教育工作和社会培训。2014年,研究基地申报的“浙江省新媒介素养科普基地”被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评为“浙江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

二、省部级科研与创作机构

1.浙江省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浙江省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是2006年8月获批的浙江省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由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和浙江传媒学院合作共建。彭少建教授和邵培仁教授担任中心主任。

中心依托两校的一个博士点、三个硕士点和省级重点学科的优势,对国家传播与文化产业发展及浙江文化大省建设中面临的重大实践问题和重大理论问题开展研究,对于推动中国传媒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国家“软实力”,促进浙江省文化建设工程任务的完成,都将发挥积极影响。中心下设三个主要研究方向:一是由浙江大学传播学博士生导师邵培仁教授带头的“媒介经济与管理研究”,重点研究中国新闻媒介改革、媒介经济管理和文化产业政策等方面的课题;二是“数字娱乐产业研究”,由浙江大学传播学博士生导师李杰(思屈)教授带头,立足“数字浙江,动漫天堂”的建设实践,重点研究动漫、网游、手机娱乐等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规律;第三是“广播电视内容产业研究”,由浙江传媒学院王文科教授带头,主要从“广电新闻”和“广电综艺”两大内容生产板块入手,研究新闻、综艺、社教、服务等四大类节目的生产和消费规律。中心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丰硕的研究成果和丰富的研究资料,先后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数十项,主编国家重点教材5种,出版专著50余种,发表论文260多篇,在传播学、媒介管理学研究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

2.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是2009年3月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批准设立的省级研究机构。中心名誉主任为胡坚、龚吟仪,主任为奚建华教授。

中心下设办公室和浙中文化创意发展研究所、浙江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所、杭州动漫文化产业研究所、浙江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所(筹)、浙江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所(筹)、浙江视觉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所(筹)等6个学术分支机构。中心拥有一支由海内外文化产业知名学者领衔,中青年教授、博士等科研人员为骨干的研究队伍,承担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广电总局重大招标课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等20多项高层次项目,编制完成《长江三角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丽水文化强市发展战略规划》《萧山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义乌江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等多个省、市、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在业界产生较大反响。在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中心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历史机遇,积极助力浙江文化强省建设和“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万亿产业”的发展战略,不断强化自身建设、提升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努力打造成为培训水平高、科研实力强、项目运营能力好、产学研一体化的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文化产业研究智库。

3.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成立于2008年6月,是浙江省文化厅与高校共建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之一。

我校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与其他高校同类基地呈互补关系,既注重全面研究又凸显我校的传媒优势,依托我校影像记录的独特资源和师资队伍,通过影视手段客观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种项目的具体内容,制作可长久保存的影像资料,实现保护和传承的目的。基地共有3名专职人员,整合了人文、戏剧、影视、美术、音乐和其他学科专业近20名兼职研究人员,积极开展非遗保护和研究工作,参与了全国第二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策划完成了国家级非遗项目每项“一本书、一个专题片”的口述历史、资料编撰和影像摄制工作,出版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文版)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承担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浙江省哲社规划项目等省部级及以上项目多项,在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多篇,制作播出了反映“京剧南派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影《盖世武生》等影视作品,完成了绍兴县人民政府委托的《绍兴宣卷宝典研究》项目和余杭区、临安区、省博物馆、省自然博物馆等委托制作的《良渚大遗址保护》《昌化鸡血石》《越地长歌》《走进自然博物馆》等专题片制作项目。

4.浙江广播电视研究院

浙江广播电视研究院成立于2004年12月,是我校与浙江广播电视集团联合共建的研究机构,隶属于集团和学校,接受双方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研究院院长是项仲平教授。

研究院的设立宗旨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守学术道德,发扬学术民主,为浙江省广播电视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和学术支持。研究院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科研实践,探索并解决广播电视传播中重大的实践和理论问题,提升我省广播电视节目、栏目和作品的整体水平,促进我省广播电视强省的打造;探索广播电视学科新的生长点,促进广播电视学科专业的建设,并以此融入浙江文化强省建设,为其提供智力支持和政策咨询。研究院设立了以下主要研究方向:一是广播电视艺术研究,包括广播电视文艺类节目、栏目的论证、运作等;二是广播电视新闻研究,包括广播电视新闻类节目、栏目的论证、运作等,广播电视节目评价中心,主要研究方向和服务方向为各类广播电视节目的分析、评价、受众调查、收视率调查等;三是广播剧、电视剧创作研究,包括广播剧、电视剧的选题、投拍、运作、评价、推广等;四是广播电视产业研究,包括广播电视产业功能的研究以及制片人制的研究和广告传播项目的组织实施;五是国际广播电视情报研究,包括国际视野的广播电视节目、栏目、形态等的搜索、移植、借鉴和本土化的研究。研究院成立之后对浙江广电集团多个品牌栏目和节目进行了长期追踪研究,提供了多分研究报告、点评报告、咨询建议,对浙江卫视的改版展开探讨,提供多篇相关论证报告,有关评点报告已结集公开出版,承担了多个国家级社省部级纵向项目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横向课题多项,其中中石油委托的“中缅油气管道”影视拍摄系列项目超过1000万,出版论著多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5.广播电视技术研究所

浙江广播电视技术研究所成立于2009年10月,是由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和浙江传媒学院联合共建的研究机构,隶属于集团和学校,接受双方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研究所由沈兵虎副校长担任所长,广电集团副总裁杨勇担任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所的成立是为了适应我国广播电视改革发展以及三网融合的新形势,整合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和浙江传媒学院各自的研究力量,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抢抓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高清数字电视以及媒体融合等新技术带来的机遇,探索广电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院组建了包含传媒学院和浙广集团双方长期从事广播电视技术的研究、管理和教学工作,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技术精英,在多个研究领域和专业方向上形成富有经验、勇于创新、精力充沛、结构合理的研发团队,开拓了数字媒体内容服务、数字电视传输、数字信号监测监控以及三网融合背景下的新媒体系统等研究方向,其中在媒体数据中引入字幕流,提出字幕流、音频流和视频流的独立存储、访问和剪辑技术,利用动态节目内容生成技术,实现各类数据的存储完整性、独立性和可重用性方面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广电总局科技项目、省科技优先主题项目、省自然基金、省公益技术项目《融合多种传输方式的对等直播覆盖网关键问题优化》《台内数字电视节目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动态字幕数字媒体节目平台的研发与应用》《节目元数据标注及素材库创建》《广播电视发射机实时多模智能远程监控系统》跨媒体内容制作、交换和业务应用及交易平台技术研究》、《影视创作网络评价体系与管理策略研究》等省部级及以上项目十多项,长期承担广电集团、地方电视台委托的各类横向服务项目和技术攻关课题。

三、省部级创新团队

1.传播与文化产业创新团队

传播与文化产业创新团队是2009年7月获批的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负责人是詹成大教授。

团队立足于传播学和文化产业的核心层——传媒产业,“顺天时、揽地利、致人和、尽物力”,整合世界传播与文化产业勃兴的发展趋势、浙江省作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的区位优势、浙江传媒学院培育特色人才的社会行业资源优势、率先设立传播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先发优势,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服务经验,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研究团队。团队设置了新闻传播、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和媒介管理等4个研究方向。建设周期内,团队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广电总局项目、省哲社项目等省部级以及上项目20多项,承担完成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和丽水、义务、南湖、萧山、余姚、舟山等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横向课题十余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和出版专著百余篇(部)。

2.文化浙江建设创新团队

文化浙江建设创新团队是2018年1月获批的第一批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负责人是朱旭光教授。

团队是在综合分析世情、国情、省情等趋势演变与自身优势把握的基础上,通过“主题凝练”与“力量整合”设立的。一是顺应世界文化产业勃兴的发展趋势演变,八面来风的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做法;二是呼应党的十九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要论断,从供给侧角度研究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美好生活的向往;三是响应省第14次党代会关于“文化浙江”建设的部署,在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战略关口,充分发挥文化产业“高成长、多创意、低能耗、强渗透”的比较优势,将其建设成浙江八大万亿级产业之一;四是整合浙江传媒学院的行业优势与学科先发优势,充分利用学校的行业资源和校内多个高水平研究平台。全面接轨文化浙江建设,对浙江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研究,尤其是针对文化浙江的标准化建设、网络视频产业、影视产业等三个方向进行协同攻关,努力将团队建设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优势显著”的创新团队和高端智库。

3.网络媒体技术科技创新团队

网络媒体技术科技创新团队是2012年6月获批的浙江省第三批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团队由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方兴东担任负责人,牵头单位为浙江传媒学院,共建单位为北京互联天下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博客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商友全球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媒体技术科技创新团队于2017年12月成功通过专家组验收。建设周期内创新团队在科研成果、人才培养等方面收效明显:团队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作为首席科学家和项目顾问,建设期内培养了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1名、第三层次人才2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工程1人,晋升教授2人、副教授4人。团队成员申请并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其中包括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8项、企业横向项目10项。团队成员共发表论文172篇(其中《新华文摘》全文转载3篇),授权发明专利3件,完成相关报告41份(其中《人民日报内参》5篇,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1件)。团队举办具有国内外较大影响力的会议11次,开展了全球互联网口述历史项目。团队研发的云博客系统、云存储协议、企业金融贷后舆情监测系统等3项技术在企业推广应用,创造了良好效益。

四、校级科研与创作机构(平台)

1.校级综合性研究机构:新闻传播研究院、戏剧影视研究院、智能媒体技术研究院。

2.校级科研与创作机构(资助建设):话语与传播研究中心、王国臣创作室、光电研究所、媒介经营管理研究所、新闻传播研究所、影视创作中心、数字出版研究所、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播音主持优化传播研究所、茅盾文学研究中心、创意传播研究中心、微电影创作研究所、录音艺术研究所、华夏琴韵音乐艺术传播研究中心、江南音乐艺术演创中心、互联网与新媒体研究院、互联网与社会研究院。

3.校级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形象构建与传播协同创新中心、口语传播优化协同创新中心、移动新媒体协同创新中心、工业设计协同创新中心。

4.校级创新团队:媒介营销传播创新团队、影视创作理论创新团队、电视新媒体网络服务创新团队、校实验艺术剧院广播影视表演创新团队、体育传播与体育教育创新团队、媒体·语言·文化媒体话语创新团队、新媒体传播研究创新团队、物联网技术创新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