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修身

    【文明传承】平行世界,两处春节

    发布时间:2018-03-06

    来源单位:全媒体中心

    九华·香火中的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曾经的除夕夜是锣鼓熏天鞭炮齐鸣,现如今,在禁止燃放烟花炮竹的明令下,中国人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过年呢?

    青妍是北京科技大学16级工商管理专业的一名学生,来自安徽铜陵,成长于一个传统的中国式家庭,一家人团团圆圆地坐在一起吃年夜饭,自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新年,虽少了震耳欲聋的炮竹,但是饭桌上红红火火的团圆氛围,却也给这个独自远在他乡求学的女生带来温暖。

    一顿热热闹闹的年夜饭过后,青妍一家没有像其他家庭一样等候着春晚,而是早早地上床睡觉。因为她们明天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一家人起早去九华山烧平安香,这也是他们家每年过年的传统。

    正月初一的凌晨六点,天还是蒙蒙亮的时候,青妍一家就开始准备动身了。免遭烟花爆竹“狂轰滥炸”的小区,呈现出其特有的静谧。大约上午九点,他们到达了出行的目的地。“初一的九华山,人真的多到爆,我们在停车场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又经历了可怕的盘山公路,才终于成功登上山。”不是第一次来九华山的青妍,对烧香的顺序早已是轻车熟路,穿梭在各大殿间烧香拜菩萨奔波不停。尽管烧香的路途坎坷,耗时长,却丝毫没有削弱任何一个烧香人的恒心。他们就如同虔诚的信徒,心中有所牵挂,即使不易,也愿为亲人或朋友求得一炷香,以求来年所有人的平平安安。

    九华山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香客络绎不绝,香火也自然很旺。亭子里随风飘扬的红色祈福绸带和云雾缭绕的烟让人仿佛置身仙境,独特的香味也真真切切地让人内心得到平静。“每次来九华山烧香,就仿佛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涤,闻着空气中丝丝缕缕的香味,心情就格外愉悦。我也希望我的家人都万事如意,不求大富大贵,简简单单就好。”青妍的妈妈也说出了自己的新年愿望。

    在忙碌的烧香结束以后,青妍一家每年都一定要在九华街买芡实糕和现打的酥,美食绵糯的口感深得他们以及众多香客的好感。在烧香的途中,由于青妍身穿的是黄色大衣,还被同行的舅舅嘲笑像住持。亲人间互开的玩笑,也让回程的旅途充满了欢声笑语。

    最后,对亲人说新年祝福语时,青妍用“全家平安”四个字说出了自己的愿望。简单的文字往往饱含着深深的祝福,“我现在在北京读书,离父母很远。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自己更加理解这些当初自己认为简单,甚至有点矫情的文字,有时候简简单单才最快乐,平平安安才最幸福。”

    越南·春节在异国

    “来越南5个月了,还是习惯不了这里的热。”国内的春节总是伴随着鞭炮和雪花,孩童们依旧顶着红彤彤的小脸蛋走亲窜友,在越南留学的杨志情却依旧抱怨着赤道附近令人绝望的温度。

    志情是越南语专业的学生,按照学校的培养计划,这一学年她和部分同学将会在越南度过,而这个寒假,她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留在学校,放弃了回家过年。

    志情和她的同学们大都来自于云南山区,虽然说越南并不像欧美国家那么发达,但是对于越南语专业的她们而言,能到胡志明市留学已经是很难得的学习机会了。“虽然我的父母都特别希望我回家,我的内心也希望回家。但是,总共才来越南10个月,我不想浪费2个月的时间,我的目的是学好越南语。今年我不回家,但是只要我相信只要自己学到了东西,有了能力,我以后每年都可以回家。”

    在国外过年,没有从初一响到十五的鞭炮声,没有妈妈亲手做的饭菜,没有七大姑八大姨的嘘寒微暖。在宿舍偷偷做两个中国菜,最多再用淘宝给自己淘点可以寄到越南的新年礼物,就算是过年了。

    “他乡的生活确实充满了不易,但也有温暖的一面。”聊着聊着,志情的同学双艳回忆起了这段时间异乡带给她的温情:“热心的越南朋友会积极主动的教我们学习越南语,带我们出去玩,鼓励我们说越南语;慈祥的宿管阿姨知道我们吃不惯胡志明的饭菜,对我们在宿舍做饭的事,也会偷偷“放水”;越南的出租车司机很友好,会很耐心地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

    因为学校放暑假的时间和国内差不多,所以志情内心也少了一份“别人在过年我却在上课的心酸”,也算是得到了一丝丝安慰。“假期剩下的一段时间主要是用来把论文写完,再到周边走走转转,感受学习一下越南的风土人情。”

    志情告诉我,说不想家那是骗人的,但是留在越南这段时间,对自己的学习的确有很大的帮助。以前学的都是“哑巴越南语”,现在已经不畏惧用越南语交流了。“总觉得还是要对自己狠一点,一次过年不回家,勉强接受吧,生活嘛,就是酸甜苦辣都要有。”她无奈又乐观地笑笑。

    “胡志明的夜色很美,华灯初上时,有一种家的安心。”这是采访结束后她说的话。异国他乡的春节,在不知不觉之间,也带给了这个女孩新的历练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