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浙江省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称“大挑”)决赛在浙江理工大学胜利落下帷幕。“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大学生竞赛活动,素有当代大学生“科技奥林匹克盛会"之称。
本次比赛中,由我校袁蕾、刘良模、刘瑞三位老师指导,电视艺术学院高澜、葛光和、胡莹、蒋妮冶,新闻与传播学院李萌、钟佳佳,电子信息学院沈璐瑶七名同学的作品《“八面破敌”:我国临终关怀社会工作介入的困境与突围——基于浙江传媒学院三年临终关怀服务实践》获得特等奖!这是我校历史上第一次获得“大挑”省赛特等奖。此外,参加决赛的另一支团队——新闻传播学院方建移、郭璇老师指导,张琳曼等10名同学的作品获得二等奖,另有15件作品获得三等奖,获奖作品总数量创历史新高。


问卷、调研、访谈,一路坎坷一路行
做社会类的项目,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由于"临终关怀“这个项目受访对象比较特殊,团队在问卷调查这一环节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许多较为年长的调查对象直接拒绝了我们的来访请求,不得已我们只能通过积极融入老一辈的”社交圈“,在属于他们的茶话会上委婉地收集相关资料。”这次艰难的调研让团队成员蒋妮冶费劲了心思。
项目组成员胡莹也颇有同感,“起初的调研就和我们的团队名字一样,八面破题,并不顺利。每一个环节都会发现许多新的难点,每次遇到瓶颈,指导老师们都会一边耐心鼓励一边认真引领我们攻克难关,可能就是这一份坚持和努力,让我们变得自信,让我们之后的协作越来越顺利。”

志愿服务从感性出发到理性回归
作为此次“大挑”特等奖获奖者、校临终关怀志愿服务队的队长,葛光和在校内小有名气,他与另一名成员李萌早就是“临终关怀”的实践者,到如今已经坚持了三年。但是在以往的志愿服务中,大多以艺术陪伴的形式开展。“我们以为只要志愿者人到了,在现场唱唱跳跳,那些终末期的病人就会很开心。”然而经过这次一系列的调研和理论的研究,葛光和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开展”临终关怀“,让生命更加温暖和更有尊严。“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志愿服务亦是如此。”现在,团队优化了志愿服务模式,根据不同病人的不同特点提供“菜单式”的志愿服务,服务对象满意度大幅提升。

团队成员李萌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走访了一些临终关怀社区医院,对临终关怀一直保持着关注。“虽然也进行了一些访谈,但没有再去深入挖掘,有些遗憾。”这次比赛正好给了李萌一个继续深入了解临终关怀,同时思考在当下临终关怀青年大学生的责任和担当。

动脑+用心+尽力,师生共同创佳绩
继去年带领学生创造了“挑战杯”创业大赛(俗称“小挑”)和“互联网+”创业大赛我校历史最好成绩后,今年袁蕾老师又带领学生取得了“大挑”的好成绩。问起有什么秘诀,袁老师说秘诀很简单,就是动脑+用心+尽力。由她担任指导老师的项目从主题策划到组建团队到答辩环节,自己都是手把手带着他们做”。作为校团委书记,她还积极带领学生干部参加”大挑“。“我希望学生干部不能只会风风火火搞活动,也要有沉下心来做研究的能力;我也希望我们的学生不能只是关注自己的发展,也要能走出去关心这个社会的问题。其实学校里有很多老师,像方建移老师、俞定国老师、李远煦老师等等,都带过学生取得不俗的成绩,我跟他们一样,都是把学生的项目当做自己的项目在投入。”
“袁蕾老师要求比较高,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必须有国际比较,必须有理论的支撑。我记得我们把问卷调查结果给她看的时候,她要求我们重做,因为样本覆盖面不广、多样性还不够。”团队好几名成员对这件事情印象非常深刻,因为袁老师告诉他们“学术可以有巧劲,但不能老想着走捷径”。
不止团队成员碰到了诸多考验,”大挑“对指导老师来说也是一种历练。指导老师刘瑞的任务是带着团队去各地调研,调研过程也是一波三折,经常是兴致勃勃跑到一些临终关怀机构,但调研进行的并不顺利。“幸好还有几位专家非常热心地接受了深度访谈,让项目得以顺利推进。”刘瑞老师说起这段经历,用一句话来概括:成功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
指导老师刘良模主要是对文本规范性把关。但在指导过程中发现自身社会学、伦理学的知识储备还不够,于是她自己先把参考文献一遍遍读透,再来指导学生。刘良模老师说指导的过程也是自我提升的过程,”我们团队每一个人都很努力,我从各位成员和老师身上也学到了很多。”

“挑战杯”真正挑战的是自我
项目负责人高澜自称是一个内向的人。确实,跟团队其他同学比,高澜显得有些默默无闻。“第一次集体会议后,让我做团队负责人。”突然被授以“负责人”的责任,高澜一开始可以说是毫无头绪,那段时间刚好又接近期末考试,高澜顿时觉得很"头痛"。由于“临终关怀”国外的研究相对多一些,高澜就努力地“啃”外文文献。在老师的带领下,慢慢地从无到有,写出了一篇38820字的调研报告。
“最开始我想着尝试一下,到最后发觉‘临终关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坦白讲,到这一步,我觉得我已经不虚此行,最终的结果无论如何都是意外之喜。”

六个月时间,近千份问卷,文本改了五遍,答辩稿改了六遍。团队所有成员都觉得走过的每一步路、开过的每一次会、写下的每一个字、修改的每一处ppt都是值得的。挑战杯最大的魅力就是一次次地挑战自我!



从备赛到参赛,从校内选拔到省赛舞台,校团委积极组织各二级学院,从项目培育到系统推进,形成合力。极大激发了青年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创新创业的热情,有力地推动创意、创新、创业三者融合,实现了对青年大学生的学术带动和创新引领。此次我校在“挑战杯”省赛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在质和量上实现了双飞跃。这是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实施“两高两强”首位战略,培养高水平人才的生动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