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传媒

    电影学院:带你玩转影视圈

    发布时间:2017-11-14

    来源单位:电影学院

    校园文化是学校育人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校电影学院为丰富校园文化,举办了一系列极具特色的活动。

    近年来,电影学院一直开展“踏圈”、“青年影人沙龙”两大品牌活动,并与“浙传有戏”合作,以促进学生们在课余生活中的多元化发展。

    精彩话剧,青春踏圈

    “踏圈”活动主要注重对电影人才的培养和关注,积极搭建师生与影视、话剧行业的交流平台,鼓励推荐学院学生参与影视实践和电影拍摄、演出。为了更好地开展“踏圈”活动,学院成立了“浙传有戏剧社”。该剧社致力于打造品牌活动——“浙传有戏”,即“看精彩话剧来浙传”的意思。

    电影学院话剧《恋爱中的犀牛》剧照

    10级表演专业毕业大戏《窝头会馆》剧照

    10级表演专业毕业大戏《窝头会馆》讲述了北平解放前一年,北京窝头会馆的平民小院发生的故事。同学们通过精彩的演出,将故事里人物的喜怒哀乐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当年的毕业季为学校的文化生活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1级表演系毕业大戏《地质师》剧照

    11级表演系毕业大戏《地质师》当年在浙话艺术中心上演,演员们用传神的演绎,将献身我国石油事业的那群大学生,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30年的崇高精神和悲壮命运全部展现,赢得了在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12级表演欢夜毕业大戏《1977》剧照

    《1977》讲述在风云变幻的1976和改革开放的1978之间特殊时期一个特殊人群——知青,为了追逐曾经尘封的梦想而不懈努力和奋斗的故事。演出中,同学们用扎实的基本功和较为娴熟的舞台表现力给观众们展示了各具特色、风格多变的人物形象。

    13级毕业大戏《生死场》剧照

    13级毕业大戏《生死场》像一首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叙事诗,豪放、酣畅。虽是一部农村作品,却很少有细节雕琢,而是通过大幅度的动作将演员的内心表现出来。演员时而奔跑,时而摸爬滚打,那种对土地的亲近,分明就是农民对土地的依恋。

    “浙传有戏剧社”是以成员的表演爱好为基础,为满足成员的成长发展需要而建立的。近几年,它在学院影视表演专业的基础上,面向全校在校生,吸引了不少非专业的同学参与,已经成为校园的“先锋”话剧团。

    近年来,学院所主办的“踏圈”活动丰富多彩,有电影角色招募、电影点映、明星见面会等

    “踏圈”举办的影响比较大的活动,有像周星驰导演的《美人鱼》剧组、《暗恋桃花源》剧组、乌尔善导演的《封神》系列电影剧组等来学院招募演员。

    “踏圈”活动《暗恋桃花源》剧组来学院招募演员

    还有许多明星校园行、见面会。如著名影星黄晓明见面会、刘恺威校园行、电影《剩者为王》点映及主创团队见面会、电影《爱情麻辣烫之情定终身》主创团队(演员何润东、黄灿灿)见面会、电影《驴得水》展映及主创见面会、电影《非凡任务》主创团队(导演麦兆辉、演员黄轩、段奕宏)路演、电影《提着心吊着胆》主创交流会等。这些活动,都在我校师生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踏圈”活动黄晓明浙传见面会

    此外,学院的话剧剧目《芸香》、《速写麦克白》、《地质师》、《梦寄和氏璧》、《都是我的儿子》等,进入了上海青年戏剧创意节、浙江省大学生戏剧节及杭州大剧院戏剧节等重大活动,引起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现在“踏圈”活动已初具成效,师生们反响一潮高过一潮,“踏圈”活动为电影学院学子们带来了一场又一场别开生面的影视戏剧学习交流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广的实践机会。

    学院还组织影视颁奖典礼,让同学们通过浓厚的仪式感,增强他们对影视的热爱。

    AI-FILM首届浙传电影学院“学院杯”颁奖典礼

    青年影人沙龙”——强专业,塑品牌

    青年影人沙龙活动,是电影学院的团学品牌活动,该活动在结合学院专业特点的基础上,探索学生内在文化需求,为学生提供良性互动的机会,彰显校园文化活动的品牌价值,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园影视欣赏氛围。

    青年影人沙龙在近年来,共举办20余期,分别邀请了韩国电影导演朴起镛、中国著名导演陈国星、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倪震、我院教授张光照、当代著名剧作家龚应恬、央视《乡约》节目制片人兼主持人肖东坡、国内著名制作人何静、吴玉江、好莱坞工作者崔米娜、著名影星黄晓明、刘恺威等学界、业界名人名家,沙龙整体互动性强、形式多元化、交流内容颇丰。

    沙龙在“中国梦”的大主题下,从“杭州自己的国际电影节”开始,谈谈自己的电影梦,再到“欧洲电影赏析”、“好莱坞电影赏析”、 “东南亚电影赏析”,将“电影梦”扩大到全世界,拓展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就校园的相关影视类文化活动而言,具有一定的建设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