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认为最早的报纸是于1605年印刷于德国的“请求书”,至此,世界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65年后,世界上第一本杂志诞生。作为传统的传播媒体,报刊杂志见证了一次次信息的革命,然而在网络信息爆炸的今天,它们虽然“退居二线”,却提供了一种客观稳定的视角,帮助我们理解这个世界。
在浙江传媒学院图书馆二楼,设立了现刊阅览室。图书馆的这间阅览室,是除去自习室以外,人流量最大的地方。从上午8:15到晚上20:00的开放区间,为长时间连续学习创造了条件,而且就在这一间书架不算多的阅览室,却藏着另一个天地。
“报”罗万象
作为最传统的传播信息的媒体,报纸可谓是历史悠久。仅在浙江传媒学院图书馆,就有超过80种报纸。既有基础的新闻报,像是《中国时报》、《新华日报》和《人民日报》等,也有像《文学报》、《中国电影报》这样的专业性报纸和学报,更重要的是,在现刊室里,还有如《今日美国》、《纽约时报》这样的外文报纸,可谓是包罗万象。据现刊室的管理员说:“报纸都是及时上新的,外文报纸虽然会有一些延迟,但还是会尽可能的缩短上架时间。”在谈到期刊种类的选择时,她表示,期刊每年都会有专人评估,什么上架,什么下架,保证现刊室的期刊都是高质量的。

在移动终端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去阅读报纸?不可否认的是,当各种信息成几何倍在传播时,终端软件更注重的是针对个人兴趣而作的“个性化推送”。这样的推送不仅导致阅读的碎片化,而且容易引发信息获取的片面。试想一下,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或许人类的认知系统也会趋于片面化、同质化。而任何一份报纸,有着各自承办的理念,在选取内容时自成一套体系,从而保证了信息获取的系统性。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在现刊室里的外文报纸。由于这些报纸获取比较困难,所以这提供给我们一个难得的“看世界”的机会。特别像《纽约时报》这样在全球都有影响力的报纸,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杂“乱”有章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于2008年的统计数据,中国出版期刊共有九千五百四十九种,这仅仅是中国在2008年的统计数据。杂志的英文“Magazine”,源自法文“Magasin”,本意是仓库。由此可见,杂志果然是多而杂。实际上,现在大多数人都保留着阅读杂志的习惯。根据杂志媒体受众市场分析,杂志在全国有超过2亿受众。如果在购买杂志的人群中做采访,我们或许能发现一些有趣的事情。

在浙江传媒学院,我们简单采访了15位学生,通过询问他们曾经购买过的杂志,大概归纳出了购买频次较高的八种杂志。它们分别是(名次不分先后):《环球银幕》《看电影》《收获》《财经》《世界电影》《时尚先生》《博物》《VOGUE》。根据每一本杂志的售价,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月购买这些杂志共需要的金钱,扩大到一年,这笔钱就是1680元。如果你能在图书馆的现刊室阅读这些杂志,那么无疑就能省下这笔开销。
同时,现刊室的所有杂志都被明晰地归类,找到它们也非常容易。具体分类如下: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
B.哲学 |
C.社会科学总论 |
D.政治·法律 |
F.经济 |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H.语言·文学 |
I.文学 |
J.艺术 |
K.历史·地理 |
N.自然科学总论 |
O.数理·科学·化学 |
S.农业科学 |
R.医药卫生 |
T工业技术 |
U.汽车杂志 |
V.航空知识 |
Z.文摘 |
XB.学报 |
RD.人大复印资料 |
通过这样有章可循的分类,也许能帮助你更快速的找到你所感兴趣的杂志。
“学”海冰山
在很多观念里,杂志是“玩物”,远观即可,迷恋就会丧志。然而,杂志却是一个很大的门类,大致可分为C刊、核心期刊和普刊。所谓C刊指的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简称南大核心(CSSCI),是由南京大学研制的索引目录,这是学术、学科项目以及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核心期刊目前主要指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中文核心期刊”。根据不完全估计,浙江传媒学院图书馆一共有近100种CSSCI核心刊物,涵盖了几乎所有学科。其中包括了各个大学的校刊以及学科论文刊物。在这些杂志中,你不仅能够查到相关专业的资料,术业专攻,更能够了解到不曾听说过的行业与专业,闻之知之。

另外,在杂志书架的最后几排,不起眼地陈列着英文杂志。这些杂志并不是什么孤僻生冷的刊物,而是诸如像《纽约客》(The New Yourker )、《时代周刊》(Time)、《国家地理》(Nation Geographic)这样的主流杂志。由于地域关系,想要读到这些刊物往往需要付出高昂的邮费以及精力。但这些刊物现在就可以在现刊室找到。在这些“他语言”写成的杂志里,或许我们能找到一个别样世界。
现在看报纸的人少了,还有许多人把杂志列为不入流,所以这间名叫期刊杂志的大房子,也渐渐变成了“陋室”。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当更多的人认识到期刊杂志给予我们的享受与新视野时,就算陈列着报纸杂志的小小现刊室没有苔痕阶绿,草色帘青,也会有人找到并写下属于自己的陋室一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