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桂飘香的十月,浙江传媒学院迎来了四十岁的生日。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校园被装点的精致而有富有朝气,昔日的校友们重聚在学源街998号,熙熙攘攘的人流让这个本就年轻的学校变得更加朝气蓬勃。在每个人翘首以待校庆节目的日子里,有这样一群学生,默默地为各个活动的顺利开展而努力着,这样一群高尚的灵魂,绽放出绚丽的烟火,点亮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用最温暖的微笑为学校增添风采,校园也因为有了这么一群志愿者变得更加温馨可爱。
情怀作马,不负韶华
纵观整场晚会,呼声最高的节目除了有季冠霖老师出席的“先声夺人”配音,就当属F.I.R.飞儿乐团的歌曲串烧了,当空气还回荡着熟悉的旋律时,朋友圈早已被手电筒汇聚成的星光海洋所填满。

此次接待F.I.R.飞儿乐团的是17电编黄璐,虽说在浙传历练了一年,跟过很多次大型晚会的她已经有很多的经验,可第一次对接这么重要的节目还是让她有些许忐忑。相比较于其他的对接工作,她负责的事情较为繁琐,不仅要紧盯校庆的流程,处理日常事务,还要在接机前了解航班信息和下榻酒店,对接司机、经纪人……这在无形之中给学业繁忙的她增添了许多工作压力。不过在接触的过程中,她慢慢发现荧幕后看似遥不可及的F.I.R.飞儿乐团成员都是很亲切幽默的人,原本那些不安的情绪瞬间溜走了,“以前听经常跟组的学长学姐讲一些明星艺人耍大牌的事情,所以总是担心自己这次会遇到一些无法处理的突发状况,但是跟F.I.R.飞儿乐团接触过后才发现自己的担心简直太多余了。主唱韩睿学姐特别认真谦虚,平常生活里也可爱,还会主动跟你聊天开玩笑,一点也没有艺人的架子,和其他的两位老师相处过程也是十分的轻松。”通过这次的对接,黄璐也坦言被F.I.R.飞儿乐团圈粉。
看嘉宾的分量就知道这次校庆的规模庞大。据统计,单是校级的接待志愿者就有600余人,很多新生也积极参与其中。18播本隋雅辰在校庆的工作中担任VIP志愿者服务对接一职,“这是我用心考进的学校,所以我很想为学校贡献一份力量。当得知校庆招募志愿者时,我立刻就报了名。”一份真挚的感情,将隋雅辰与浙传四十周年相连。为了能够以最饱满的状态迎接校庆,她在很多方面都做了准备。“我通过学校官网以及其他多媒体,了解并学习了一些关于学校的背景和发展历程,只为了能对浙传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更好的服务校庆活动。”在忙于准备的过程中虽有疲惫,但她也享受于这种忙碌的氛围。隋雅辰回想起来那几日的经历,过程也许并不是一帆风顺,但在这个过程中结识了很多朋友,更加感受到了浙传作为一个温暖的集体的力量。
18播本唐雯楚也同样怀着一种“浙传情怀”,加入到校庆志愿者的行列。“在这一天中,我听到了很多人对于浙传的评价,在与嘉宾相处的过程中也学习到了很多。我真的很骄傲可以成为校庆志愿者,可以成为浙传人。”她同时也表达了对学校的热爱,因为这个让她心动的浙传,就是梦开始的地方。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本次校庆活动在下沙校区举办,即便如此也阻止不了来自桐乡志愿者们的热情。18媒创张妍早早得就来到了下沙校区开始一天的工作,她的主要工作是坐在棚中记录返校校友的名字,并发放准备好的礼品袋。虽然刚开始遇到了一些对场地不熟悉等诸多困难,但好在后来经过大家不断的调整,接待工作开始变得井井有条。张妍看着校友们的重聚与亲切交谈,十分感动。她坦言,这次的志愿者经历提高了她的社交和处理事务的能力,还见到了曾经一起集训艺考几个月未见的朋友们。虽然不在一个校区,但作为浙传学子,她们将那些优秀校友定为目标,努力让自己也变得更好。

在一片白蓝相间的短袖之中,有这样一群人,她们身着蓝白花纹或是纯蓝的旗袍,踩着高跟鞋,将头发高高盘起,直起腰背,面带微笑地迎接各位校友。18电编的徐子茹表示这是她第一次当志愿者,所以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虽然礼仪志愿者对形体要求很严格,体态形态动作饮食等都要很注意,但她尽管再累也依旧站姿挺拔。同时在工作过程中她们也感受到了温暖与关怀。徐子茹提到,时常有人手不足的情况发生,其他有空闲时间的同学便会换上相应的服装,帮志愿者们分担一些任务。比如18编本陈海研本来的工作是带领返校校友重游校园,但是上午较为空闲的她就去帮忙汇总要送给校友的校报,在两个多小时中,她和她的组员们坐在地上仔仔细细安排每一份纸张,手指被油墨染黑都没时间清洗。其实每一份任务都不轻松,不过只要收获来自校友的点头微笑,就是对她们所做的志愿工作最好的回馈。
回想起做礼仪志愿者的经历,徐子茹还打趣地说道:“为这次活动最感谢的人是她自己,做女人很难,做穿着高叉旗袍踩着高跟鞋的女人更难,做不吃饭又要站一早上的女人最难。”尽管如此,她依旧表示,希望下次活动她依旧能当志愿者。

厉兵秣马,只为更好
虽然距离军训结束也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但也有很多初入大学的新生参与了校庆晚会的工作当中。“进入最后阶段了,明晚要做好通宵准备。”距离校庆倒计时两天,作为晚会机动人员的18电编魏新宇这样说道。同魏新宇一样,其他晚会组的工作人员也放弃了很多课余的休息时间,花大量的精力一遍遍调试设备。“虽然疲惫充斥着每个人的身体,但是为了精准到每一个细节,我们还是耐心地进行核对,只为校庆晚会达到最理想的效果。”魏新宇说道。

工作人员的精心准备只为给观众们呈现出良好的视听盛宴,一场晚会的成功需要多方的合作与努力,当然最重要的是,每一场活动的顺利举办都离不开幕后的安保工作,而在本次校庆期间这项工作由学校的保安和国护的全体成员来负责。维护校园安全与组织晚会秩序的重担,就落在了这不足百人的肩上。
面对潮水般的外来人员,小小的一支安保队伍略显紧缺,“管理我们这支队伍的宣传办杜老师经常说,有困难不要怕,我们就去战胜它,我想在校庆的那一整天里,我们真的做到了。”17数出的杜懿洲回想起那天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在秋风瑟瑟中,他们穿着黑色印有SECURITY的布料马甲活跃在现场的每个角落。“大家只看到我们拿着对讲机和安检仪器的威风,但是工作有多辛苦只有我们自己知道。”他说在这支队伍里,还有十几名同学是当天校庆晚会的演员,但那些人并没有把这个当作可以擅自离岗的理由,反而相互默契地在检票口工作到最后一刻,才去进行最后的彩排。有着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对待工作责任心,他们出色地完成了这次的工作。

四十年书香翰墨,四十年春华秋实,四十年桃李芬芳。入秋以来少见的阳光,在这一天里,慷慨的洒在浙传的土地上。幕后无声,奉献无言,志愿者们虽累虽苦,但为了浙传四十周年校庆这一共同目标,他们用饱满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圆满的完成了这次光荣的使命。而志愿服务本身可以帮助别人,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也开辟了日常生活之外的另一片田野,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付出和收获的过程。希望下一次活动会有更多的志愿者涌现出来,挑战难度系数更大的工作,挑更重的担子,看见穿越时空域的更大级别的美好。也希望浙江传媒学院可以永远朝气蓬勃,一片桃李养育万千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