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长虹一去,只道别离

发布时间:2018-11-30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自古逢秋悲寂寥,却不想言今年秋日胜春朝,因为这个秋天笼罩在巨大不舍与留恋的缅怀风中,我们好像一年间失去了江湖、失去了宇宙、失去了英雄、失去了童年。

科学巨擘霍金,时尚⼤师纪梵希,名嘴作家李敖,⼀代评书单田芳,金牌反派计春华,相声名家张文霞、常宝华、师胜杰,著名主持⼈李咏,武侠鼻祖⾦庸,电影⼤亨邹⽂怀,一代佳人蓝洁瑛,漫威之父斯坦·李、《樱桃小丸子》作者樱桃子、海绵宝宝创造者史蒂芬·海伦伯格......影响好⼏代⼈的他们纷纷离开了所爱的人世,这⼀年间众星陨落,⼈们在哀悼各界泰⽃名⼈去世的同时不禁发出感叹: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渐渐落下帷幕。星空之下,我们究竟在缅怀什么,漫天星河是否还闪耀如初?

七零后八零后说:金庸是我认识的第一位小说家

有那么一段时间,女生之间传阅着琼瑶的言情,男生之间议论着金庸的武侠,港台歌曲播放在大街小巷。那是属于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他们的时代记忆。

文学院的向宇老师说,金庸的小说是他除连环画以外最早读过的书。他提到,改革开放初期,TVB集结各种优势拍出了很多优秀的的电视剧,而在内地,人们的思想也在逐渐打破长久以来的传统刻板枷锁,当香港的电视剧特别是由金庸小说改编的武侠电视剧一下涌进内地市场,它们填补了七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人内心的空白。“那个时代内地青年的精神和娱乐生活是不丰富的,从港台传播进来的新奇题材作品一下子满足了人们内心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成为了青年人心中稀缺的精神食粮,这可能正是金庸在这一代人心中的地位不可撼动的原因。”他们怀念金庸,怀念那份精神温饱的初体验。

有“武侠小王子”之称的著名影评人、武侠研究者李言表示,人们是在缅怀金庸构建的武侠体系。他说:“读金庸的武侠小说,能让我们从现实中抽离,从某种意义上说,金庸的武侠世界是很多人的精神寄托。”对于上一代人而言,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是他们年少记忆中不可抹去的珍贵记忆。马云就以金庸小说中的场景命名办公室,阿里巴巴的员工每个人都要选择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名字作为代号。金庸先生赋予这一代人一种共同的存在感和时代感,人们在互联网等新媒体上集体缅怀名人的离世,不仅仅是因为对名人离世的悲伤,更是被这种集体缅怀的氛围所影响,他们怀念的,是那个回不去的当年。

八零后九零后说:咏哥提醒我们,千禧年走远了

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番评论:“李咏去世为什么八零九零后这代人十分伤心?因为他超高的国民度,他代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他带着“幸运52”和“非常6+1”还有他的“金蛋”走了,这也提醒我们,千禧年已经越来越远,永远回不来了。我们总觉得长大那些事情离我们还很远,可是他却在一步一步地快速朝我们走来。”李咏像是一个陪伴这一代人成长的大哥哥,他的主持风格幽默而不失稳重,那时候互联网还没有普及,和爸妈一起在电视机前看李咏电话连线砸金蛋是很多人童年的欢乐记忆。

“跨世纪的金鼓敲起来,跨世纪的银号吹起来”是这一代人熟悉的歌词,在很多85后的眼里似乎难忘的千禧年才刚刚过去不久。李咏的去世,让很多人猛然警醒,他们已经成年了,属于自己的童年和青春都变成了独家记忆,记忆中的那些熟悉的人和物也都在慢慢消失。与其说他们是怀念李咏,其实更多的是在怀念自己失去的青春。毕竟,今年进入大学校园的主力军们,大多都是零零后了。那个目不转睛盯着金蛋祈祷里面是好东西的孩子,消失了。

九零后零零后说:学着告别,结束亦是开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董浩叔叔退休了,金龟子离开了《大风车》,鞠萍姐姐变成了鞠萍奶奶,月亮姐姐小鹿姐姐红果果绿泡泡都变成了叔叔阿姨,《宝莲灯》不再每天轮播了,七个葫芦娃也变了模样,那些曾伴随我们度过最纯白最欢乐时光的人们,都慢慢变老了。2016年4月篮球明星科比•布莱恩特宣布退役,2018年3月动漫《火影忍者》完结,喜欢的球星退役了,喜欢的动漫也完结了,我们这一代人,要开始学着告别了。

这一年⽹络上出现了诸如“千禧bot”、“怀旧bot”等微博账号,每⽇推送上世纪以及该世纪初的⽼旧事物,包括饮⻝、⽣活⽤品、影视⾳乐、玩具游戏......此类微博的关注度极⾼,⼈们会在评论区发表属于⾃⼰曾经的回忆,并总能引起共鸣。千禧年出生的18中文三班江文萱同学说道:“我也是个特别容易怀旧的人,我常常会想念一些过去很久的东西,长大的过程中常会有让我想要逃离的时候,当下的生活让我感到无力的时候,我就会很幼稚的想回到那段最没烦恼的时光里。怀旧就是与过去的一切连接,找到最初的自己,找到力量,然后重新出发。毕竟,我们总要学着告别过去。”

提到如何看待当下兴起的怀旧风潮这个问题,她说道:“我想,这是因为人们对当下生活有一种失落感。即使我们现在有着最丰富的填满时间的方式,但高科技的金属感还是会让我们在某些时刻感到某些东西的缺失。而这种缺失的空虚感是人们会想要回望过去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那些一直陪伴着我们的人和事物不停地在消失。在网友们铺天盖地的悼念里我看到了一种焦虑,对时代的焦虑,对经典的焦虑。”

的确,这些名人的离世,意味着许多领域之巅峰的离开,后继无人的现象时有发生,着实令人担忧惶恐。

相声界接连几位大师的离世,让人们对于今天相声界所面临不太乐观的现状无比焦虑。马季先生曾斥责某些弟子或是不务正业,或是不够敬业,不能参透相声之精髓,又或因为缺少生活而无法提炼真知灼见,使得作品大都流于平庸。有人评价相声界:大师们还将一个个的消逝,但新的奇迹却尚未出现,难道我们真的要在多年以后告诉我们的后代,相声是属于上个世纪的艺术?

李言也曾指出,人们对金庸的怀念,另一方面是因为如今武侠小说、武侠电影、武侠体系的没落,武侠影视剧的改编也不那么令人满意,金庸之后再无金庸,武侠的未来奇迹,我们,看不到。

但是,这些看似惨淡的现状或许也意味着新时代的开始。更多传统艺术与现代形式结合发展,与流行音乐结合的相声,与网剧动漫结合的武侠等正在以不可阻挡的势头进入年轻一代的视线,德云社弟子的表演场场爆满,各大影视公司的武侠计划也层出不穷。这批时代的弄潮儿离开了,并不会意味着这个行业的终结,的确会有遗憾,但结束亦是开始。他们留给后世的精神文化遗产,将会在时代前进中,以不一样的面貌继续发展。

就缅怀吧。

记者手记:

乔辰辰:加西亚·马尔克斯说:“回忆总是会抹去坏的,夸大好的,也正是因为这种玄妙,我们才得以承担过去的重负。”其实过去未必真的那么好,只是我们看过去的时候,眼前加了一层滤镜罢了。我想或许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在近些年怀旧成为一种时尚了吧。

郇欣雨:生命终有尽头,在时间的面前,没有什么能永远存在,但不凡的精神,会作为永恒的价值观,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中,传承延续。

刘懿爽:告别是成长的必然,或许它撕开一切不成功的假想,在赤裸裸地告诉你该离开的都要离开,但是转念一想,它也在告诉你一切又都是新的开始,我们需要在告别中找到新的出发点,在缅怀的同时努力去解决当下一些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