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恰如其分的凉意与阳光包裹着校园,行李箱的车轱辘不断地发出单调的声响,旁边是2018级新生和他们的家人。就在今天,他们即将分别,他们要去拥抱期待了许久的新生活。记者在新生报告这一天随机采访了几位大一新生和与之同行的家人,他们的言语中透着中国家庭谈论及情感时的羞涩,熟悉的温情却流动在每一个故事里。
从河南赶来报道的戏剧影视设计一班王子琪同学,和父亲在生活区入口观看研究生光荣榜的时候与记者遇到。在谈话中,她对于记者提出的问题大都要犹豫一会儿才能回答。但是在一旁的爸爸有些不同,每一个女儿记不清楚的问题,他都会笑着提醒,不论是女儿想不起来的叮嘱、还是旅途中偶遇同校浙传新生的小插曲,他都一一记着。当记者问到在暑假期间和家人之间的情感有没有发生一些变化的时候,她想想说:“跟以前差不多。”爸爸在旁边笑了笑:“她可开心,想到要单飞了。”说着看了一眼笑容灿烂的女儿,这一眼,包含甚多感情。

图1 王子琪和其父亲
离开熟悉的家乡到另一个城市学习是多数学生近二十年的生活中预告时间最长的一次离别,从高考结束到真正离开家,他们等待了漫长的三个月。三个月中,随着时间的临近,他们的情绪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假期我们的关系变得更好了,爸妈对我特别好,好到让弟弟都吃醋了。”来自文学院戏文专业的大一新生李科研笑着对记者说。
在来浙传报道之前,父母爷爷奶奶都在家里反复的叮嘱李科研要注意安全,认真读书。大学见证的是一个人十几年的进步与成长,也见证了一个家庭为了孩子所付出的十几年的岁月。谈及最近一段时间父母的变化,李科研笑着说:“爸爸突然给我钱,哈哈,以前从来都是妈妈给,这次爸爸给我,我还感觉有点懵。”说到这里的时候,李科研突然停住了,看向在不远处食堂旁边抽烟的爸爸。“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渐行渐远,你站在路的这一端,看着他的背影渐渐消失在小路拐弯的地方。”龙应台的《目送》如是说。
沉默了一会儿后李科研对记者说出了他想对父亲说的话:“首先感谢爸爸这么多年供我读书,虽然他平时并不善于表达,爸爸平时很闷。但昨天晚上在酒店对我说了很多的话,叮嘱安全,学习之类的,说了很多很多。跟自己印象里面的老爸是不一样的,然后就有很多的感触,希望自己之后能对得起父母。”
图2 李科研和其父亲
当记者遇到来自管理学院的杨泽昊的时候,他正在图书馆前面和父母一起拍全家福。天气很热,妈妈从包里掏出纸巾,没有给自己擦汗,而是抬手给儿子擦掉顺着脸留下来的汗。记者问到有没有想对爸妈说的话时,这个身高一米八的男孩子害羞地笑着说:“这个不好意思说啊……就是……你懂的。”但在爸妈看不到的角度,他和记者悄悄说:“我挺爱他们的。”爱是双箭头的,他一定看得到爸妈对他的爱,虽然不好意思开口对爸妈说,但他也一定用实际行动回应了他们的爱。

图3 杨泽昊和其父母
“你再陪妈妈睡两宿,妈妈就要走了”,设计艺术学院的樊世龙回想起妈妈说的这句话时,目光还有些飘忽不定。樊世龙对高三毕业的这个暑假很健谈,“我在家里经常帮爹妈忙,关系更加亲近一些,高三一年到头回家都很晚,基本和父母交流的时间很少,假期有了很多机会交流。爸妈也基本上天天都做好吃的,到了后面基本上都没有什么感觉了。”到了报道这一天,对于每一个新生来说,是该对新的大学生活说你好的时候了,而转过身去,目光所触及却是父母为了自己这一刻所付出的一切。

图4 樊世龙和其母亲
无声的离别在踏入大学之前便一直进行着,但直到孩子挥手的那一刻,看着家人的背影越来越小,才终于发现,这场离别竟整整进行了十二年。无论是以何种方式,也许是一种沉默的包容,也许是一次漫长的交流,人们想传递的情感无一不是复杂的。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像家长们对孩子们想叮嘱的有很多,到最后说出口的话却大致相同:注意安全,照顾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