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省艺术类统考在浙江传媒学院拉开帷幕,这几年的艺考生人数呈现出增长态势,今年增加了2000多人,创下历史新高。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网络的发展,高考不再是唯一的出路,越来越多的学生注意到另一座千军万马而过的独木桥——艺考。相比在学校学文化课的学生,艺考生的压力其实要大很多,他们离开校园四处奔波、求学考试,不仅要保证自己之前学习的文化课不掉队,还要继续填充关于艺术方面的知识,而这一切的基础是家长的同意和支持,毕竟在孩子还未长大成人之前,作为监护人的家长有着近乎绝对的权利。
考生们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从考场走出,每一个人的表情各不相同,有的和朋友开心地聊天,有的略显沮丧。在考场外等待的父母们站在警戒线外,翘首以盼,不禁让人想到《目送》中的一句话: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父爱深沉如山,母爱如流水,但他们在考场外等待你的心却都相同。

不懂艺考,只想懂你
艺考和普通人的求学历程不同,很多家长对其持否定态度。在艺考的现场,有一位家长认为学艺术是没什么用的,“现在明星那么多,行业也差不多饱和了,比较缺的还是技术型人才。”他停顿了一下,若有所思地瞥向别处,“但这是孩子的理想,虽然他还没成年,但有自己的想法和懂得独立思考不是坏事。我不想干预他的决定,我只会告诉他哪条路比较好走,哪条路走起来荆棘多,不过最终的选择权还是在他身上。”
“我真的不支持艺考,但我相信我的孩子,”在浙传的第二教学楼外,一名家长焦急地望着刚出考场的人群,寻找着她孩子的身影,“可能是我们这一辈思想比较陈旧,对于很多新兴事物不是很赞成。但是我觉得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就是值得表扬的事情,而且第一次看她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觉得很欣慰。”这位家长来自嘉兴,为了孩子的省统考特意向单位请了假。像这样的家长还有很多,不难看到在考场外面拉着行李箱的他们,一个个都面露焦急,此刻的他们也许比在考场内的孩子们还要紧张。

重在过程,不在结果
令有些家长最为开心的是,艺考真的改变了他们的孩子。“以前他就喜欢窝在家里打打游戏,自从学了摄制之后,经常带着相机说要到外面去采风,好像性格也变得开朗了不少,真的很感谢艺考。”其实这个时候,家长已经不对孩子考出的成绩好坏在乎得那么多了,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尽力了就好,无论结果如何,最重要的是过程。“我更倾向于让孩子多出去走走,如果他没有这种经历多少会有些遗憾。都说艺考是催人成长的一个过程,看到孩子不停考试、不停在旅途中奔波,感觉他比在学校里学习文化课的同学收获得更多。”家长们还纷纷表示,艺考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面对它,“就算失败了也没有什么关系,经历是难得的,虽然目前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但是将来这门技能总有一天会派上用场。”

不在身边,却在身后
看到统考期间这么多父母陪着孩子考试,不禁让已经大一的刘聪聪有点想家,她和母亲通了话,聊起了当初自己艺考的事。
“我一开始是不支持的,”母亲在电话那头对刘聪聪说,“但是看到你辛苦地熬夜,那样地付出,就想支持一回。”刘聪聪表示,母亲的话让那些自己一个人拎着大包小包在不同城市里来回辗转的日子又重现在她的眼前,“那时的我也羡慕有父母同行的伙伴们,他们不需要为行程烦忧,有父母的照顾,好幸福。如今我才渐渐明白,父母深沉的爱蕴藏在那些夜晚的通话里。”刘聪聪说,母亲在她学习编导之前,只在和爸爸恋爱时才去过电影院,“后来,我跟她聊电影,聊他们那时候流行的香港电影,和满大街同款的郭富城发型。渐渐地,妈妈常和我一起刷片,有时候还帮我评析故事结构。现在一想,竟然很久都没有和妈妈通过话了。”
“现在我知道,你的选择是对的,我当初的选择也是对的,”电话那头的母亲最后留下一句“少熬夜”,不知道什么时候,电话两头的声音都变得哽咽。

艺考省统考只是艺考考生的第一步,在此之后考生们还要到全国各地进行校考,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在此期间,家长成为了孩子们艺考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面对孩子,家长除了给予最基础的经济上支持,更多的应该是精神上的理解与包容——其实你只需要告诉孩子:别怕,你的身后有我在。
龙应台说:“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为梦想努力着的人,前行时别忘记你身后的父母,他们是你的大树和高山,在暴风雨来临时,是你最亲切温暖的港湾。
文章作者:苑昕怡 刘聪聪 图片作者:苑昕怡 网络 编辑者:毕雯雯、徐婉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