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跑道、我的栏,一晃你们已经陪伴了我19年。初次见面时,我还只是个13岁的孩子,那时我其实只是把你们当成了我的大玩具。然而从今天起,我恐怕要离开你们了,虽然舍不得,但是我真的‘病’了、‘老’了,我无法再与你尽情奔跑,我无法再与你擦肩跨越。我要“退休”了,我要开始一段新的旅程。再见!我的跑道我的栏。”
这是中国体育田径史上、也是亚洲田径史上第一个集奥运会冠军、室内室外世锦赛冠军、国际田联大奖赛总决赛冠军、世界纪录保持者多项荣誉于一身的中国男子田径队110米栏运动员刘翔在近日的微博上表露的心声。2015年4月7日,31岁的刘翔正式宣布退役,“飞人时代”宣告终结。

“谁说黄种人不能拿到奥运会前八名,我就是冠军”。这是2004年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以12.91秒的成绩追平了由英国选手科林•杰克逊创造的世界纪录、夺得冠军后所说的,当时,这段话不知道感动了多少电视机前的观众。2006年,在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中,刘翔更是以12秒88打破了保持13年的世界纪录夺冠。一时间,刘翔声名大噪。
然而英雄也有壮志难酬的无奈时刻,北京、伦敦奥运会两次临场伤退,让公众对刘翔充满质疑,即便刘翔是唯一一个在直线跑道上真正打败黑人运动员的黄种人,即便他参加了48次世界大赛,夺得了36次冠军、6次亚军、3次季军,然而还是有人只记得他退赛2次——“飞人英雄”的光环正一点一点从他身上掉下来。
而刘翔本人的失落,从他的只言片语中清晰可见。伦敦奥运伤退,刘翔写道:“我的人生就是这样的戏剧性,我再次在奥运会上带伤忍痛上场,虽然已经知道自己凶多吉少,但我当时真的很想替自己的人生扳回一局,我不想人们再骂我是懦夫、是临阵脱逃的‘刘跑跑’。虽然在疾跑后起跨的一刻,我已感觉到自己的脚跟突然变空了,虽然我在跑道上摔倒了,虽然我只能带着遗憾和无奈单腿蹦到终点,虽然我只能似乎是告别式地最后亲吻一下我的栏。但我真的尽力了…….”在成王败寇的中国体育界,在这样的时间节点选择退役自然是不舍而痛苦,但对于已过而立之年的刘翔来说,似乎别无选择。
刘翔退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曾与刘翔合作近5年的美国运动康复专家艾迪医生是陪伴刘翔经历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极少数人之一,他直言不讳地表示,从刘翔在伦敦奥运会上突发的跟腱断裂伤势来看,他完成康复后最好的选择便是退役。健康人的跟腱舒展而平坦,而刘翔的跟腱因为几度受伤已经“像被揉成一团的纸团一样充满褶皱”,即使是最好的康复手段也无法帮助他恢复成一张平整的纸。身体上的问题不是光靠人的意志力可以解决的,伤病折磨了刘翔太久,严重时刘翔甚至采用“以痛止痛”的方式——拼命用受伤的脚一次一次踢向墙面,以暂时忘记跟腱的痛楚。这一幕也曾被媒体拍下流传到网络上,一度让“翔迷”们泪流满面。
刘翔退役的话题已经风传数年,而时至今日,消息才得以确认。有人说刘翔不能尽早退役是因为背负着国民的期望,不得不继续比赛,有人说刘翔是因为与广告商签下的合约数额巨大,若不继续出场,则无法负担违约金费用……一个为运动而生的运动员,本不该为国家荣誉与公众期待背负过重的包袱,尤其是在面对不可抗拒的身体伤痛时,就更该实事求是,理性做出选择。但刘翔不能,他的青春与健康不仅奉献给了体育事业,更奉献给了民众,奉献给了国家,每每想到,都让人不禁心有戚戚。
退役对于刘翔来说,无疑是人生中最难跨越的栏。背负了太多的“飞人”,在迈过而立之年以后终于用退役给自己松了绑,卸下了运动员的重担,卸下了竞技体育为他带来的光荣与晦涩,这对刘翔,或许也是一种重生。
文章作者:先锋通讯社专题部记者 胡爱琳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