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实验楼209室成为经典读书会的驻地已经有四年的时间了,每到周日晚上,朱锋刚老师就和一群热爱读书的大学生们围坐在这里,一起赏读中国传统经典书籍。他们读《礼记》、《庄子》、《传习录》,逐字逐句、边读边议,学生碰到不解之处,担任导师和主持人的朱老师就会适时给出讲解和引导。
这个读书会是2010年成立的,创办人朱锋刚是社科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的老师。谈起创办这个读书会的初衷,他说:“在现有的人才培养机制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习基本是空白。我想建立一个平台,通过阅读经典,引导学生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来反思传统文化,并推荐优秀的书籍给学生,让大家的思想在浮躁的社会风气中静下来。”
经典读书会的成员来自很多不同的专业,甚至是不同的学校,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读书。只要完整地读过一本书,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每个人都可以来读书会。人多的时候,会议桌前40多人围坐成两圈,拥挤却宁静。

因为要读的书大多是古代文言文,因此,每本书籍的阅读时间都比较长,有时长达一年。3年来,朱老师从未间断主持读书会,读书会也有了很多“铁杆粉丝”,将读书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
吴斌,毕业于09级编辑出版专业,大学期间没有间断过参加读书会,在实习的日子里也是如此,甚至在毕业的前一天,他也照旧去了读书会。“世间惟有读书好,天下无如吃饭难,世上凡百岁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吴斌说。“读书乐”与“读书好”让往来于读书会的日子并不难坚持。
08级新闻专业的毕业生胡清说:“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只缺了一次课,也许现在不记得每一堂课的内容,但是思想植入了我的思维。”她现已在杭州出版社工作了,看着纷繁复杂的出版书目,越发觉得阅读经典的重要。
来自杭州职业技术学院11级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胡韦在大一下半学期加入了读书会。详读《庄子》七篇,将一个原本脾气略有暴躁的人变得平和起来,他说:“我喜欢中国古典文学,机缘巧合下我加入了浙传的读书会,也被朱老师的个人魅力感染了。作为专科生,别人都觉得我上这个课疯了,但是朱老师并没有‘嫌弃’我,经常细心为我讲解。”
“读书犹如营养之于身体,需要品味、咀嚼才解其味,方获其益。”这是朱老师在“经典读书会”自办刊物《经典读书会学术通讯》上的话。
这份《经典读书会学术通讯》,所有的策划、编辑、内容、排版、校对等工作全部是由读书会成员承担的。“独学而无友人,则孤陋而寡闻”。除了读书,读书会成员们还一起去参观博物馆,一起聚餐,一起欢度端午、中秋,一起集体出游,甚至还欢庆六一……大家乐在其中。
回归阅读,在书中能品读人生,感悟生命,大学校园需要书香满溢。身处大学一隅的经典读书会,正做着这样一番努力。新学期开始了,读书会又有了新的构思。朱老师表示,读书会将转型成会讲形式,分享书目也将不仅仅局限于中国经典书目。
文章作者:马茜茜 谢薇娜 编辑者:谢薇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