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两会“星光璀璨”,前路是忧是喜

发布时间:2015-03-16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当春节联欢晚会上这首《当你老了》响起的时候,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都是微博上曾经流传的“周星驰满头银丝,一脸疲惫参加两会”的画面。每年“两会”,明星政协委员都是媒体追逐的焦点。近几年,他们在“两会”期间的种种举动为娱乐版块贡献了话题和点击率,我们总能看到某某明星迟到,某某明星递交请假条,某某明星又未交提案等等话题……这些明星们,究竟是为什么充斥了两会的报道?

为何“两会”多见“明星脸”

“两会”代表是一种精英选拔,委员由推荐产生,明星们需要经过层层选拔才有可能当上代表。具体而言,全国政协委员由34个界别组成,要经由提名推荐、中共党委组织有关部门协商、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会议表决、全国政协办公厅对外公布最终名单四个阶段才最终确定。而在34个界别中,尤以文学艺术界的分配名额最多,另外,体育界、全国记协等组织中也有推举名额,其中不乏明星委员。于是,两会上明星荟萃成为自然。对明星进行报道本无可厚非,但记者们如果对明星过度追捧、或是关注明星私人生活胜过两会本身,那便着实令人担忧。

两会记者“频追星”是何故使然

现在的两会对于许多采编人员来说,政府要员、著名学者、民营老板怎样回答已经不重要了。记者们往往要的只是名人面孔,捕捉到的名人面孔越多,稿件就越有影响力。一位著名媒体人曾反思过自己当年跑两会时的情景——“一说到两会,和别人聊的都是追访过多少明星,采访过多少高官。”

前几日,一则“陈道明委员为某记者改稿”的新闻在网上倍受议论,记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粉丝心态招致了诸多不满,归根到底还是因为陈道明委员的明星身份。记者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持有的应是客观理性的评论水准,但改稿事件本身的风头却因各路媒体的莫衷一是而盖过了稿件的本身。陈道明到底提了什么提案,他想说什么,人们可能都不记得甚至不关心了。民主不是花絮,代表委员也不能成为八卦谈资。在全国两会上,有很多涉及民生冷暖的话题值得挖掘和思索,记者握着珍贵的采访机会,就是担着沉甸甸的责任,不能“浮”在两会表面,仅仅关注那些“花絮”新闻。

能否多听听“明星委员”的声音

3月9日,政协委员姚明参加“政协委员谈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记者会时,就曾呼吁大家多关注明星们当委员之后做的事和提案,而不过度追捧明星本身。其实两会的明星提案中,也不乏意义重大的议题。例如周涛提出应进一步发挥社会公益组织在地缘政治中的作用;韩红呼吁两会关注雾霾和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问题;姜昆提议关注传统文化教育;崔永元则继续呼吁政府就转基因作物滥种问题给予民众更多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诸如此类的好提案俯拾皆是,而关注点却往往落不到提案上,不免让人担心,媒体的这种倾向是否会影响到一些代表,使他们对自己的定位出现偏差,又是否会影响到一些群众,令他们对两会失去信心。

实际上,明星在各自的行业都是翘楚精英,既然通过层层选拔担任了代表、委员,必然有他们对各自领域的丰富经验以及深刻思考。所以我们应当相信,能够担此重任的明星名人们对两会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吸引公众的关注那么浅薄,他们不但使委员、代表的成分多元化,也能为人民提出好的议案与建议。希望在两会现场,媒体人们能对提案多一些关注,而对明星少一些无意义的“嘘寒问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