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桐乡校区,我们的小学期这样过

发布时间:2015-07-07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期末考试结束了,各大高校又出现了半年一度的返乡高潮。但是,在江南的细雨中,浙江传媒学院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小学期实践。没有下沙校区的全校出动、实践为上,桐乡校区的五大学院也各有特色,小学期也同样精彩纷呈。

拍拍拍,文学院开拓市场。

最近在桐乡校区会看到不少拿着长枪短炮拍片子的学生,摇臂、遮光板一应俱全,颇有一股专业范儿。咦,这是电影学院么?错错错,这是文学院在完成小学期的微剧本创作作品。所有剧本原创,演员都由学生出演,既把平时所学的剧本创作应用到实践中来,还让这些未来的编剧们真实感受了创作、表演、后期制作整个的创作流程。正在准备“天、地、人”专题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周弼莹同学刚刚结束了长达六个小时的剧本讨论,最后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了颇有难度的同性题材,这部作品不仅作为小学期作品,还将参加浙江省DV、微电影创作大赛。拍,拍,拍成了文学院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最佳方式。

作为底蕴深厚的文学院当然也少不了走文艺路线,静有书法训练,辩论艺术,中华传统才艺训练,动有浙江非遗项目调查,还有文学翻译技能训练这样新兴的课程。这个小学期,文学院让文艺风席卷浙传。

采采采,设艺学院走出去。

这个小学期,设计艺术学院的同学们早早就不见了踪影,出去采风的他们可是让其他学院的同学们羡慕嫉妒恨了一把。景德镇,婺源,衢州这些美丽的小镇是他们的目的地,短则四五天,长则十几日,游山玩水,不亦乐乎。但是可别以为他们都出去浪了,除了相当“艰苦”的生活条件让同学们好好体验了把生活,要求保质保量的小学期作品也让他们不敢怠慢。还好有老师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往年学长学姐的经验传授,开始的不适之后,同学们学会了融入生活,朋友圈开始疯传图片设计专业同学在婺源拍下的唯美的照片。这个小学期,设艺学院的同学,不仅尝到了苦,还留下了美,尝到了甜。

练练练,音乐学院内修行。

以往活泼的音乐学院这个小学期并没有过多的选择外出实践,除了一些艺术采风活动外,大多数学生都在舞房琴房里刻苦修行,为了汇报演出的音乐剧、晚会而努力,不少12级学生也为了自己的毕业作品在小学期从头待到尾,12舞编的同学却说平时都是为了课程练习,小学期是一个难得的时间大家聚在一起排练自己的作品,很值得。桐乡淅淅沥沥的雨声中,音乐学院悠扬的钢琴声倒也平添一番情趣。

赛赛赛,管院文创哥俩好。

参赛,也是小学期一个不能忽视的关键词。创意杭州,电子商务竞赛,会展策划大赛,ERP沙盘模拟大赛,统调大赛……各种各样的赛事等着大家组团参赛。圆桌会议,调查问卷,企划策划,图书馆成了管理学院和文化创意学院的大本营,咖啡吧天天爆满,“idea”是这些梦想家们的追求。当然,管理学院作为一度霸占校园微博头条的学院,自然有更丰富的选择给管院学子们。内含文化、经济推广、概念推广的石门镇创意项目着实让这个出过丰子恺的小镇又火了一把。不论怎样,发挥创意优势是管理学院和文化创意学院学生们的杀手锏。他们的小学期,从一开始就丰富无比。

小学期是学生们的实践周,也是老师们集中指导大家的好时机。虽然只有短短三次的授课开会,文学院茅盾研究资料编纂组的白菁洁却发现了不苟言笑的老师的另一面,亲切,自然。课上老师还特意带了茶和同学一起品尝,坐在一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学到的不仅是文化,还有人情味。

这就是小学期,少了开始的不解和紧张,虽然多了几日回家的期待,进入状态的浙传学子为了九月份的汇报做着自己的努力。他们的暑假,有了别样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