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故乡:客从何处来】海滨邹鲁

发布时间:2015-12-08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11月2日,央视大型明星真人秀纪录片《客从何处来》第二季在CCTV1开播。这是一档“明星寻根”的节目,主张“在历史的倒影中,看清自己”。制片人李伦曾表示这是“把嘉宾推到了历史面前,也把我们自己放到了历史面前”。
  哲学界有三大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站在青春期的尾巴,我们背井离乡到了大学,即将花一生的时间去寻找自我、寻找最终的方向,却往往忽略了回头看看。不妨停下脚步,回首你的来处、你的故乡,想想它们意味着什么,或许这能帮你更好地理解“你是如何成为现在的自己”。

  客从何处来?问的不只是身世,还是人生。


专题策划/朱登辉

  从小到大,自我介绍的版本不断更新,始终不变的就是我的“来自于”。我生在揭阳,吃在潮汕,我所认识的家乡,是变化着的,新社区以可怕的速度扩张,老城区逐渐没落被遗忘。所有对于家乡的印象,更像是一幅流动着的画,显得那么真切和生动。
  画上首先是揭阳的老城区。揭阳的旧城,就是一座迷宫,这里有绵延着的、没有尽头的小巷,缠绕着城墙的藤蔓,把地撑开的榕树,还有大杂院爬满了青苔的门槛边,蚂蚱从叶尖跃到矮墙。每次回老城区爷爷奶奶家,都会经过那一堵堵逼仄的城墙和齐齐整整开了一条街五金店的“打铜街”,这更像是旧城到市区的一个过渡。从老城区的保守与庄严,过渡到市区商业化的步行街,像是交汇了一座城的颓败与新生。
  到处都在拆迁和拓宽马路,城市化进程势不可挡,而老城区也在迅速消失。家乡定格在我脑海里头的,不是一座钢筋水泥的房子,不是一踏出老家院宅就是打折电子商城的热闹景象,而是温暖的冬日午后,小巷深处的藤椅,藤椅上一副老花眼镜,透过老花镜镜片,奶奶的缝纫机“咯吱咯吱”,一切显得从容而深邃。
  画中还有火车站,这是一个陌生人汇聚的最大场所,它是流动的,伤感的,转瞬即逝的,碎片式的,每一个人来去自由。它不是过程,它是结局或者开始。相比于刚建成的动车站,它显得破旧、乱糟糟,可它却是装着我记忆的一个容器。小时候跟着父母在家和广州来回奔波,火车站代表着归来,也代表着马不停蹄赶往下一个地方,下一场戏。后来,火车站更多的是离别,是从家到杭州东站一千多里长途跋涉的开始和终结。每天、每时、每刻,大量的火车进进出出,方向不同,终点不同,每次到火车站,我总是习惯猜测别人的经历、情感、他们要去的地方、要见的人……人群似水流,从不停歇,到达和出发,相聚和诀别,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发生。
  一切终归是我的印象,是我对家乡的主观认识。场景的转移、历史的推进,对家乡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我的了解片面而狭隘,是管中窥豹。唯一可以确认的,就是不管场景和环境怎么更替、发展,我的“来自于”不会变,我对家乡的感情一直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