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为梦想,千千万万遍

发布时间:2015-06-23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米兰•昆德拉在《生活在别处》写下: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只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这个季节的大学校园即是这样的世界,毕业典礼上扔起的学士帽落地后,未来在眼前开出千万条道路,三言两语的拥抱告别中,总有些人笨拙的红了眼。

四年,不短不长,有人风风火火,每一天都想要多姿多彩有滋有味;有人从从容容,挑去平淡岁月里的刺,把日子过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他们都是生活的拥有者,走在前面,走的艰难却坚定。

四年,不等不停,没有不下台的演员,没有不散场的观众,鼓掌一百零一次还是有一百零二次的谢幕。而这一刻,时间已到,即时出发,为胸中炽热的血液,为永不熄灭的火花,为梦想,千千万万遍。


一颗跃动的足球心——张业昆学长的毕业之旅

他叫张业昆,是一名平凡又与众不同的大四学生。与众多学子一样,他对传媒深深地依恋着。在最后一次绕着浙传走了一圈,漫步过教学楼、图书馆、生活区等等场所后,最终他停留在体育场,再次穿上那双球鞋,是啊,他以绿茵为名。

四年前管理学院热血夺冠,血气方刚的管院少年们把足球当作至高无上的运动,而他正是其中一员。四年后,游历归来碰巧赶上学院杯决赛,他二话不说,再次换上戎装为管院最后一次征战球场。

四年前进球的手势再度上演,别忘了我还能奔跑,我曾是少年。

冠军是最大的荣耀昆哥会带走。管院队长的荣耀依然要传承。

招聘会对早早被录用的昆哥来说像是:“已经是饱腹人面前的盛宴。”最后“饱腹人”还是觉得要去看看,毕竟盛宴见一眼日后也能回味。

四年间不知道被辅导员训过多少次。最后一次,昆哥没变,辅导员没变,办公室没变,教训没变,“昨天是不是你和招聘会现场的人吵起来了。”“他们太没礼貌了,我们就想踢个球。”教训的内容好像也没变。

绕了一圈,他还是觉得绿茵场和足球是他的归宿,每件球衣都是传承。最后一次学院杯决赛再次率领管院夺冠,和四年前一样,只不过这次夺冠后他要卸下明年继续争冠的任务了。


慢慢走,欣赏啊——一份来自竹少楠的毕业清单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既是广大传媒学子的心之所向,也是管院制片专业11级学子竹少楠毕业以后的最终归属。当被问及为什么做电视时,竹少楠坦言,他从小喜欢看电视,并且憧憬着有一天,有一档自己参与的电视节目能够带给观众欢笑与感动。

25张实习凭证,见证了竹少楠的大学时光,整整四年他似飞鸟般不知疲倦地穿梭于各大节目组实习。金鸡百花电影节、“我爱记歌词”、跑男……他坦言自己是工作狂,“只要闲下来就不舒服”。然而能够为自己的梦想奔跑在路上,他虽胼手胝足,却亦甘之如饴。

历届设院大四的同学在毕业季都要上交一份作品,竹少楠去了美术馆,说要看看和自己一样即将离去的人们留给浙传最后的礼物。

去图书馆看看书是他要做的事情之一,三楼的杂志阅览室是他以前最常来的地方,而在实习后忙碌的生活让他再无时间看书,竹少楠说表示如果有机会的话,希望能去看看那些想看却没能看的书。

这里是学校东门的“嵊州小吃”,竹少楠在吃饭时偶然发现老板竟是自己的老乡,两人相谈甚欢。遗憾的是,这样惊喜的相逢发生在毕业前夕,来得实在太晚。四年转瞬即逝,竹少楠如夸父逐日般在追梦的道路上奔跑,在另一方面也许也错失了一些身边人。

毕业典礼上,竹少楠难得露出了大男孩的一面,和同学们玩得不亦乐乎,他说毕业之际,毕业照,毕业聚餐与典礼这几件事必须参加。同学走的时候能送就送,因为此时一别,不知何时才能重逢。


他笑言也许大家不用像他一样“跑得这么快”,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控好自己的时间,学会在不同的事情中作出选择。除了努力奋斗之外,去领悟与感受生活,多多与身边人交流也不可或缺,正如朱光潜老先生所言:慢慢走,欣赏啊!


宁静致远,晨兢夕励——宁晨

在传媒的创意产业园区,有一排安静的商铺,它们不喧闹不张扬,默默蔓延着那些有志学子的创业梦想。CUDC联合设计中心(桐乡站)就是一家由设计艺术学院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发起组建的,多家设计公司联合的工作室。

11级艺术设计系的宁晨,就是其中成员之一。在去年冬天,同他的室友、同乡等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起成立了 “不止设计工作室”。这个名字表达了他们对设计的不断追求和创意的无限延伸,即“设计不止,不止设计”。上大学前,他本人并不熟知这一领域,也不了解浙传这所学校,而随后的大学四年,他却爱上设计,设计也成了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毕业设计《蒸汽石代》是他的团队为一家待开业的特色餐厅做的全套VI设计。为了这个作品,他付出了很多辛苦,尤其是最后一周凌晨四点之前都没睡过觉。由于没时间洗头,只好一直戴着帽子。宁晨说,“我就是喜欢这种能让我投入,能够全心喜欢去做的事情。在布展的时候能有好的效果,能有朋友和陌生人对作品的认同和赞美就很欣慰了”。在这场临别的仪式上,他足够真诚。

对于未来,其实他并没有十分明确的一个目标去向,只是一直在创业与找工作二者之间徘徊。毕业前夕,他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完成毕业设计上。宿舍楼层的活动室是他主要的创作地点之一。

如愿,他的作品获得了不错的分数。在学士学位授予仪式上,作为桐乡校区的首届毕业生,一枚手印在画卷上留下了他们对母校的感恩,也让母校铭记他们的光彩。

屠格涅夫曾说,“等待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什么事也不做空等,一种是一边等一边把事业向前推动”。宁晨则属于后者。也许他没有从开始就坚定的目标,但是在这一路上,他踏踏实实学习,完成作品,领悟设计的艺术,逐渐提高自己的能力,也慢慢摸索出自己想要的生活。现在,他又和之前的创业伙伴一起,忙着完成公司的注册,走上了创业之路。未来的路总是充满艰辛,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对手多么厉害,制胜之门永远向“做好基本功”的人敞开,相信他的未来一定可以绽放光彩!


从爱音乐开始——尚科臣与他的世外桃源

周末下午六点,走进音乐学院的大门,没有像以往传出悠扬琴声,楼层的灯关着,钢琴静静的停在无人的琴房。继续走,四楼的一间快要到尽头的房间传来歌声,房间的门半开着,走近,屋内暖黄色的灯光沿着门的缝隙溜出来,踏入屋内,温暖、静谧之意盈满周身。

这是录音棚,11级录音艺术专业尚科臣,一个开朗有才人称“维尼”学长的大四学生,这里是陪伴他大学生涯的地方,宽敞的录音棚,温暖的灯光,一架不落灰的钢琴。搬三把椅子排排坐在学长和录音台的背后,聆听学长录制的交响乐,学长为我们介绍作品风格和其声部、乐器的配合。在聆听之余,感受到,原来,艺术家的身上是自带光圈的。

他曾经是少年,现在也是。手机壳上的少先队员图案代表他内心最当初的单纯。在纷扰的环境中,保持一份童真,不是幼稚而是一种对未来的笃定。还有手机壳上那一行看不懂的英文字符恰同制作室的设备的图标,就同他的灵魂已经被烙上热爱音乐四字。

他面带微笑的看着电脑上跳动的音波频率。更多时候就是这样静静的一个人,一个人在偌大的音乐制作室。一只鼠标、一个键盘还有一些外行人叫也叫不出名字的设备。我们说这样的生活真好,他笑言自己也会烦躁这样的生活。制作室四周是密闭的隔音墙,也隔绝了外世的种种庸人自扰。这里是他的世外桃源。

透过玻璃,那边是他的世界。学长有趣地给我们介绍他在书上看到的一个音乐实验。玻璃这头是我们听见的他的声音,在经过传声器的过滤之后,他的声音更加清晰而浑厚。在此刻,他拍打着双手,指挥者他的音乐王国。在他的国度,我们甘愿作他的俘虏。


忧与乐——高磊的毕业时光

11图摄的高磊学长,步入大四后,就忙于实习,四处奔波。在寝室的日子屈指可数,曾经的教材也四处堆放着,无空打理。这些,当初没有好好听过的课,没有认真写过笔记的书,可能以后,再也没有机会接触了。

虽然教材、打游戏的键盘全都闲置一旁,但这些针对不同照片的各类胶卷,全都存在柜子里。哪怕是忙于实习,这些时时刻刻可能用到的器材依旧必不可少,都是宝贝般的存在。

陪伴自己很多年的索尼相机———阿尼。对于一个摄影师来说,每台相机都有属于自己的灵魂。摄影师在长时间使用之下,和相机产生了所谓的默契之后,举起它时的手感,是再贵再好的相机都无法比拟的。没事抽根烟,寻求寻求灵感,举着自己的阿尼一起拍拍风景、人物。世界在这镜头之中,展现出他的另一番姿态。

对于设艺的同学们来说,毕业展是一件大事。从下午一直忙到晚上,全身心的投入,对自己的作品有着苛刻的要求。连站在一旁拍摄的我们,都完全被忽略了。但沉静在自己所热爱的摄影之中,内心却无比满足。

毕业在即,最大的收获便是这帮志同道合的好兄弟。这四年,从懵懂青涩少年,到即将跨入社会的青年。感谢他们的陪伴,愿大家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带着篮球沉淀下去——张佳男的生活记忆

张佳男学长是管院11级的大四学生,为了迎接他的毕业季,充实而自由的的忙碌着。学长爱篮球,爱到了骨子里。毕业之余,篮球是割舍不开的,对学长来说,篮球代表着一个记忆,一个关于爱、奋斗与感动的记忆。

张佳男学长面对篮球的时候显得格外的孩子气,爱不释手。看得出他享受篮球给予他的快感和能量,球场上的他像是一头猛师,无人能挡。我想他和篮球应该上辈子是情人或是老朋友,这辈子注定还会在一起腻歪着。篮球代表着一个爱的记忆,这个爱源自对篮球的痴迷。

我们问大学四年最难以忘记和最珍贵的记忆时,学长点起烟,迟缓而深沉,讲起了他挚爱的篮球,从一个青涩小伙到整个桐乡校区的篮球主力,这中间一定有着别样的经历。学长作为桐乡第一届新生组队打学院杯,参加和安排一场又一场比赛,以及在大二的时候遇到自己的伯乐老孟等,回忆起来都在大四毕业季显得别样的珍贵。篮球代表着一个关于奋斗的记忆。

平时没事不打的时候张佳男学长会和他们几个好朋友一起聚会,联系感情。他知道,留在这个学校的时间不会太久了,而朋友是弥足珍贵的,在聚会上,喝酒聊天,聊工作,篮球,感情和往事,一切的一切都带着伤感和回忆的味道。

5月19日,是张佳男学长论文毕业答辩的日子,进去看到学长还在准备着自己的论文,想着要展现的成果有什么不得当的地方,毕业生的气息在整个教学楼的味道很浓重。轮到学长的时候,学长拿着自己的毕业论文和评估用纸镇定的走上了讲台,同其他的毕业生的论文答辩一样,又是紧张而刺激的一次角逐,每个人都在小心翼翼的完成自己在大学里的最后一个任务,认真回答和听老师们的提问和建议。

学长计划前往北京的一家公司从事电视节目编排方面的工作。书架上,零零散散的摆放着一些书,我们发现影视与制片的专业书籍占据了很大一部分,问故,他谈笑“电视节目编排非常有意思” “累吗?” 我们随口问了问,学长答地认真,“累?这世间什么工作不累呢?”

闲暇时间,学长会翻一翻专业书籍。这时的他表现出与赛场上般若两人的恬静和专注。四年篮球带给他的沉淀和思考,已经教会了他如何去做一个沉稳的男人。

篮球依旧在学长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15毕业生的最后一次篮球毕业告别赛上,学长认真的打完了最后一场篮球赛。比赛前,他一次次的找教练了解详细规则,打了那么多次篮球,他倒是第一次显得有点羞涩稚嫩,但一到比赛的时候,他依旧还是冲锋陷阵的担起主力,面对篮球,不含糊。

篮球场上的指示牌落下去了,但是人生的指示牌还没有结局。每个人都在认真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到的人生。我们知道学长会带着他的梦想和青春重新起航。记忆已经被掩埋,但是却不曾被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