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未来有太多的岔路口,我要怎么选?

发布时间:2016-06-08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专题背景】
每年的毕业季都在潮湿变暖的黄梅天里,淅淅沥沥的雨,给毕业更添了些许伤感。大家拍照,喝酒,大笑,哭。道一声珍重,然后各奔前程,未来的道路已经明晰,在可知又不可知的将来,去努力实现可即又不可即的梦想。
每个人在毕业季来临之前,都要经历最纠结痛苦的“选择季”,很多人对着未来一片迷茫,该往哪里走?考研?就业?创业?公务员?更多的人除了迷茫之外,还有茫然,考研的艰辛程度真的不亚于高考吗?考公务员有哪些流程要走?如果就业,我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怎么那么多人都考研 ?
在我们统计的调查数据中,考研占了很大的比重,将近一半。

考研的理由有很多种,更高的学术追求,更好的就业前景,想真正体验一次在名校读书的感觉……

关于大学生考研目的的调查
考研的流程到底是什么样的,考研的过程真的不亚于高考吗,如果失败,会对日后的就业有影响吗?这是同学们在选择考研时的普遍困惑。

【考研流程大科普】

首先,每一个人只能选择报考的某一个院校的某一个专业。其次,研究生考试一共分为初试和复试。初试是全国统一时间的考试,包括英语政治和相应的专业课程。考试结束之后会公布全国分数线和每一所学校的专业线。通过自己所报考的学校专业线的同学将进入相应学校的复试,而通过了全国分数线却没能通过学校专业线分数的同学则有一次院校调剂的机会。不同学校的复试内容不同,但都需要在这一阶段选择导师然后进行面试。最终结果是由初试与复试成绩相加之后择优录取。
【考研,绝不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正在备考当中的13级中文专业的张峰对此深有体会。“考研是一个人的战斗,你必须忍受一个人奋斗的孤独,它比高考更磨练人。”出于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张峰选择通过考研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新闻理想。
每天看专业书,背单词,刷题,枯燥而艰苦。“走走路,爬爬楼梯,就当是锻炼了。”即便如此,张峰依旧保持着良好的心态:“考研或许只是我当前想要走的路中最适合我的,假设考研失败,我也在这个过程中也学到了不少专业知识,我也许还会考虑出国,继续寻找更多的可能性。现在的我,只想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态,尽自己所能做得更好。”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从来没有无端的幸运,获得什么,全看你怎么争取。
【想清楚报考什么比备考本身重要】
刚刚考取北京林业大学行政管理系研究生的李茜诺这样建议。相比于准备考研,想清楚自己要报考什么专业更重要。“根据个人的需求去确定自己的计划”,这是李茜诺特别强调的一句话。对于目标与计划的问题李茜诺说,“不要因为我们是浙传的学生就都选择考中传,国内有非常多优秀的大学,大家可以通过自己的兴趣来去选择学校和专业。在这之后可以通过各个学校的论坛或者豆瓣去了解不同学校不同专业所需要的考试内容与方向,以此来规划自己个人的准备计划。”
为了给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些更好的参考,她也提到了她当时是从六月开始正式准备考研,九月左右开始着重准备政治的。她觉得不应将考研的时间拉的过长,否则自己会经历一个疲劳期。

就业,就那么难吗?
在选择考研的人群当中,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工作难找的原因。在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对于一所普通本科的毕业生来说,找工作就真的那么难吗?
【实习,是一块不错的垫脚石】
12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杨帅选择了就业,目前正式签约北京维纳文化传媒公司,主要开发运营电影,IP网剧,这对于传媒类学校毕业生来说,是个不错的职业发展起点。杨帅大一暑假就开始实习,从省级电视台到杂志社、报社,再到各种传媒公司、广告公司,大学里的所有假期几乎都用来实习。而大三暑假天娱传媒的实习,是她收获最大的一次。大平台不仅要求高压力大,她对自己的要求也提高了不少。
“多实践,多拼搏,别想远的,踏实很重要。”当被问及求职经验时,杨帅这样回答。国内当下的用人机制不重培养,重实用,很多时候企业的录用标准就是看你是否一上岗便能应付各种压力和任务。而实习,是摆脱学生气,了解社会需求,与社会迅速接轨的最好方式。
【不在北上广,照样可以拼】
相比于杨帅一心想要去帝都当个北漂,感受大城市压力大节奏快的生活,传播学专业的王华琼似乎更为“乐天逍遥”。王华琼是杭州本地人,目前在个人工作室从事新媒体运营。身处二线城市杭州的王华琼认为“在一线城市累死累活还不如会三线找关系就业”有一定道理。“毕竟现在找工作其实很难,有点类似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意味。”在他看来,如果和自己的生活目标相符,回小城市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不一定会低,“只是发展空间可能相比一线城市没那么大,但是相对来说压力也会小很多。”
大城市固然充满了机遇,但挑战和它并存。找准自己的定位,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不必要对一线城市抱有过多的期待和幻想,选择二线城市也绝不代表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生活的方式有很多种,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和有明晰的职业规划同样重要。

千万人挤破头的国考,我有多大的胜算?
相比于考研风险过大,即便考上了还是会面对就业压力,而传媒类工作普遍辛苦还赚的少的现实状况,考公务员似乎是“性价比”极高的选择。在就业压力过大的社会背景下,国考成为热潮也就变得合情合理。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国考不亚于高考】
1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刘畅于去年考上了黑龙江海关公务员,当初她就是基于公务员工作稳定,工作压力相对较小的想法报考了公务员。
说国考不亚于高考,因为语文数学英语样样都要考到,这对于4年没学过数学的刘畅来说,是一大难题。“四年没碰过数学了,上国考培训班学数学会有回到高中的感觉。”国考战线相对来说比考研短,但涉及面很广,从图形推理到时事评论,那阵子刘畅觉得自己成了全能超人。“有时候我在想,要是刚考完国考去参加高考,没准我还能考得比当初好呢。”刘畅笑谈。
【工作压力并不小】
很多人对公务员都存在一定的误解,以为他们朝九晚五,上班时间还能偷摸逛个淘宝,喝喝茶。其实不然,压力处处存在,只是它取决于每个人对于未来的规划。“想要在这个领域做到最好,压力根本不比在北上广的写字楼里天天码字的白领小,只是这些很少被大众知晓,鸡汤文写的铺天盖地都是北上广的眼泪,其实在小城市里也存在不甘平庸的奋斗。”
好的结局,源自你当下的努力
考研考公务员也好,就业也罢,这些选择之间从来不存在孰重孰轻,只不过因为持着对生活和未来的不同态度所做的不同的选择。而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是汗水。“我努力让自己选择生活,而非被生活选择。”所以年轻的你,努力是当下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