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6个小时,92个行业,8200个岗位。5月23日上午9时许至下午3时,浙江传媒学院各级学生在桐乡校区体育场忙碌地奔波着,就业单位也在马不停蹄的收着各类简历,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能够找到一个理想的岗位。一份份简历,一张张坚定的面孔,这些所记录的是浙传人重新起航的希望。

千条就业路
所谓招聘会,其实就是求职者和企业的一次“相亲”,只有双方彼此情意相投心意相合,最后才能促成一桩好事。作为“相亲”的重要一方,参与“相亲”的企业团队的“颜值”受到了浙传学子们的热切期待。据了解,本次夏季招聘会吸引了来自全国19个省、直辖市,42个地级市,共400余家单位,提供了8200余个岗位,招聘岗位涵盖现代传媒业、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和文化会展业等八大行业92个分类,其中,广电类60余家,传媒类120余家,包括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集团) 、河南新闻出版广电局、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安徽卫视、山东卫视等省级媒体,及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娱传媒有限公司等“颜值”颇高的公司,为浙传学子及广大应聘者们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早晨八点不到,作为现场工作人员的就业指导中心的成员们就开始忙碌起来,他们的身影几乎出现在招聘会的每个环节,企业单位到场签到、文具及水必用品的发放、现场道路引导等等,紧张而有序。据悉,本次招聘会的企业数量规模创下新高,而这些企业的加入也均由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联系。
杭州音豪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是清早第一位加入招聘大战的公司,虽然是第一次参与到浙传的招聘会当中,但是招聘会负责人却对浙传学子青睐有加,他表示,浙传学子的专业特点与他们公司人才需求的匹配是其加入进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招聘现场,浙江华策影视公司、天娱传媒有限公司、安徽卫视、江苏卫视《最强大脑》栏目组等“高颜值”的招聘方不出意料成为应聘者争相投递简历的对象。记者采访到了负责此次招聘会的各位负责人,向他们现场了解了公司的招聘情况。
华策影视公司负责此次招聘的骆女士告诉记者,在他们看来,专业技能很重要,此外对传媒这个行业的热爱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据悉,华策此次招聘会的对象范围锁定在16、17届毕业的学生,以“雏鹰计划”的方式将优秀的学生纳入公司的实习生培养方案之中,华策选择用这样一种方式更有针对性的为公司培养人才。
另一边,《非诚勿扰》、《最强大脑》制作团队——王刚先生及其成员也参与其中。此次招聘会,王刚团队前来的目的是为自己的新公司“远景影视”招纳贤才。位于383摊位的《最强大脑》团队人员爆满,投递简历前来面试的同学络绎不绝,甚至排起了一条向右拐的“长龙”。现场工作人员需要时不时地去告知前来面试的同学,“如果还要参加其他公司的面试就待会儿再过来,以免排队耽误了大家太多的时间。下午在图书馆报告厅对面仍有一场面试。”

记者对现场招聘的主要负责人“远景影视”制片人张玲燕进行了采访。据悉,“远景影视”本次招聘会并没有岗位人数的限定,也没有相关专业的限制,主要是看应聘者的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包括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沟通能力、活泼外向的性格、突出的特长等。在招聘用人的细节上,张玲燕还谈到:“我们会根据应聘者的个人兴趣——喜欢的节目以及他们的学习经历作为切入点。而对于每个应聘者我们会尽可能多给一些时间。尽量做到每个人十几分钟的了解,这样让紧张的同学能有个适应,尽快地进入状态,更好地展示自己。其实我们在给他们一个机会的同时也在给我们一个更好的了解机会。”
百态应聘者
“坚定的应聘者”
本次校园招聘会上共有400多家企业来到了桐乡校区招募人才,而在招聘的过程中,知名企业往往特别受应聘者的青睐。来自文化创意学院的廖博伦同学就特别想到一些大的企业锻炼自己,借助这次招聘会的好机会,他毫不犹豫地向华策影视集团投了自己的简历,并且下定决心要进入到该企业当中。
“淡定的应聘者”
400多家企业的各种岗位足以让人眼花缭乱,但是也总有一些应聘者们拿着自己的简历,不慌不忙地四处了解与咨询。来自电子信息学院的张同学特意从下沙赶到桐乡参加招聘会,他在每一个招聘展示牌前仔细思考,并且进行详细的咨询。他说:“这次来桐乡主要就是想了解当前的市场需要怎样的人才,探寻企业更加看重应聘者们怎样的能力。我想只有在全方位的了解与对自我能力有一个清楚认知的同时,才能够找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岗位。”

“匆忙的应聘者”
来自11级管理学院的王同学在招聘会之前精心准备了9份简历,并且准备在招聘会当中把9份简历全部投递出去。他说道:“我想通过广泛撒网的形式从而得到更多的机会,并且能够加以对比,挑选出自己最为满意的一个工作岗位。”从焦急的表情与紧张的动作可以看出,他很珍惜这次招聘会的机会。在桐乡广播电台应聘完之后,王同学马上赶到了浙广传媒创意中心设立的摊位前进行下一轮的应聘。
“‘局外’的应聘者”
“你是大一的?”“对的。”“对不起,我们这里暂时不考虑大一的学生,还是希望你能在学校多学习学习。”虽然有不少的大一学生也来到了招聘会当中并且向用人单位们进行了咨询,但是大部分企业都没有招大一学生的打算。来自文学院大一的卢同学表示:“虽然没有得到机会,但是这次还是从中了解到了不少的信息,我现在觉得我们大一的学生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学习当中,不断提高自己,未来才能在社会中立足。”
下午3时30分,招聘会顺利结束,浙传学子的就业之帆依然继续远航。
三方共努力
本次是桐乡校区的第一届招聘会,也是往年夏季招聘会中规模最大的一届。由于桐乡校区专业很多都是新兴专业,所以与前几次在下沙校区举行的招聘会相比,筹办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为此,学校、省教育厅、桐乡市政府都做出了积极努力,促成了本次招聘会的圆满成功。
本次招聘会从一开始就得到了桐乡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市里多次协调相关部门和相关单位给予这次招聘支持和帮助。桐乡市市委副书记、市长盛勇军说道:“无论是硬件软件,只要是招聘之会所需,我们有条件的都全力以赴来支持。”其中包括发动和号召桐乡当地多家用人单位和企业,希望可以通过吸纳更多的浙传人才,来为当地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能量。盛勇军表示,除了今天与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签约、以及与濮院镇共建校外实践基地的挂牌仪式之外,今后还会有更多与我校的合作项目和实践基地建成,为本校学生的实习工作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机遇。

浙江省教育厅学生处处长丁松泉告诉记者,我省今年有28万多的毕业生,总量较之往年有所增加。由于浙江拥有众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全国的毕业生有些会选择到浙江就业。“浙江的企业消化本省的28万学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由于全国的经济形势,但是大量外省毕业生涌入浙江,会相应挤占我们的岗位,对省内高校毕业生就业造成一定冲击和压力。但就目前的进度来看,还是比较平稳的,只有不到1%的降幅,还算比较正常。”
说及当前传媒行业的就业态势,杭州市人才服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党委书记钱斌表示,在当今的互联网和文化创意的背景下,传媒行业的就业面较之以往是越来越宽了。人才需求也是呈上升趋势。这一方面需要毕业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另一方面需要鼓励大学生创业,通过创业带动更多的就业,
作为在桐乡校区举办的第一届招聘会,彭少健书记表示,今后每年夏、冬两次招聘会,将会在两个校区轮流举办。由于今年毕业生数量再创新高,学校在这一方面也做出了很多沟通和努力。一是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并向他们推荐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选择中,尽量考虑到与学校专业的契合性,有些单位因为时间或者是场地原因,不能参加此次招聘会的,也会在今后单独来校进行招聘。另一方面就是早在前两年,便对全校的所有本科专业进行了专业认证,使得专业定位更加准确,更具有针对性,让学生在求职中更加具有竞争力。所以,尽管这几年就业压力很大,但是我们学校都能保持94%的就业率。

除了在田径场举办的招聘会之外,各二级学院也都为毕业生的就业做着各方面的努力。今年,设计艺术学院就为本届毕业生提供了一个专门的毕业展览以及招聘平台。、这个以“分寸”为主题的毕业展览也获得领导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我觉得设计要讲分寸感,做人也要讲分寸感,做事更要讲分寸感。你有了分寸的标准,有了分寸的度,你才能把事情做得恰如其分,才能做得恰到好处。”设院的杨大伟老师说起以这个名字为主题的缘由。
除毕业展以外,设计艺术学院胡晓阳院长向记者介绍时表示,设计艺术学院已经与腾讯大浙网开展合作,这为本院的学生的就业实习以及实践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与此同时,文化创意学院与江苏卫视《最强大脑》《非诚勿扰》节目组开展合作,也为毕业生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就业机会。
一种好心态
针对当代大学生职业的选择问题,校党委副书记宣裕方认为,求职和应聘是两方的双向选择。我们学生应该更多地去关注长远的产业,有些地方可能比较偏僻,但是那边亟需人才,是我们施展自身才华的舞台,要有长远的目光。
另一面,参与招聘的省级广电卫视之一的安徽卫视负责人董女士也表示,在接触过传媒的孩子后会觉得传媒学子的优势很明显,往往表现在头脑灵活,想法多、学习能力强等方面,而显得不足的就是容易变得浮躁,沉不下心来专心做节目,在她看来,做电视并不像大家所看到的那样风光,很多时候是很辛苦的,如果不是真的热爱这个行业并不建议做这份工作,因为只有真正的喜欢才能坚守这份岗位。
校党委书记彭少健勉励浙传学子们能够秉持浙传“敬业博学,求真创新”的校训,脚踏实地。在岗位的选择中,也要改变就业观念,先就业,再择业,在工作之中积累经验,一步一个脚印求发展。

春华秋实又一年,四年时光转瞬逝。凤凰花开,又到每年初夏充满着感伤氛围的毕业季。毕业生们度过了四年的大学时光,或收获丰硕,或心下茫然,或自信满满,或紧张焦虑,但无论如何,每个人都要展开自己人生的新征程,踏出校园之后,未来的路无论坦荡艰难,依然要继续走下去。祝福每一位毕业生都能收获自己心仪的工作,筑梦毕业时,点装再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