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面对双向选择,我们该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15-11-27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十一月二十一日的杭州飘着绵绵细雨,这样湿润的阴天似乎很适合美美地小憩。然而,浙江传媒学院体育馆的外面却从早上9点开始就排起了长龙,来招聘的企业和来应聘的学生分别从不同的进口有序地进入体育馆。馆内人来人往热闹非常,来招聘的企业们纷纷在各自的位置就坐,学生们则是忙碌地穿梭在各个位点之间,脸上或多或少都夹杂点表情。
此次招聘会,吸引了来自全国18个省市区、40余个地级市、400多家企业共7800余个就业岗位,涵盖了文创产业中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和文化会展业等八大行业92个分类。
新看点 新风采
与以往招聘会现场不同的是,这次招聘会不再是毕业生们的“独角戏”而是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双向选择,双向竞争。除了争先恐后应聘的学生之流更让人注目的是招聘会上各个企业之间的竞相争锋。“这次招聘会不仅涵盖企业增加,在会场布置方面也与以往有很大差别。”负责本次招聘会相关事宜的曾老师向我们解释道,“会场布置不再分主次,而是依据企业类型平行划分为六个会场,方便学生在同类企业中比较的同时也促进行业之间的企业交流与合作。符合目前就业形势中的双向选择,双向竞争。”在六个会场中都有不同往日的 “新亮点”“新风景”。
多彩的宣传海报和幽默风趣的宣传标语吸引了不少学生的驻足。例如“五行缺人”“最有诚意的招聘广告”“青春还在,梦想要快”的幽默让会场气氛更加轻松活跃。比较去年公开组织的成果展示,这次招聘会恢复到学生自主展示。加大了企业与学生的交流空间会场中许多忙于应聘的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次招聘会对自己的就业选择方面提供了宝贵借鉴,同时在同类行业中可以拥有更多新尝试,甚至有许多毕业生们欣喜的表示“这次招聘会让我感到轻松、有趣!”

我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
通过对不同类型企业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点的了解,他们不约而同的说到学生个人的规划或是对职业的理解,让很多招聘人员费解的是应聘的学生第一个问题一定是“我能不能胜任这个工作”或者“这个工作具体要做什么”。许多应聘人员经过上午的应聘表示“在应聘时,学生们对自己的怀疑让我们在招聘中很犹豫”“更希望听到我可以、我能胜任的肯定句”
招聘会整个过程,听到最多的就是“我能不能”,恰恰你认为的谦逊在考官眼中就是不自信的表现。一再听到“我能不能胜任”诸如此类的问句,那么面试官会认为你对公司了解不多或者能力不够。他们认为这是很多人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和模糊认知,对于工作没有目标性而是茫然,抱着“找到就可以”的心态是应聘中最大的忌讳。
传媒行业在职业划分上比其他行业模糊,需要涉及多方面知识和技能,就容易产生“传媒工作比较杂乱,什么都能干”的想法而没有职业规划。相对于盲目性的随遇而安,做什么都可以,每个公司更希望应聘者对自己能力有更好的把握和认知,具有专攻型的人才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事倍功半。

“高大上”优于“潜力股”
400余家单位的招聘规模,辐射范围几乎涵盖了文创行业。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媒体提供岗位也不断增多,但对于新兴企业来说,双向选择的竞争市场成为其人才储备的一个“难题”。学生们的选择大多“高大上”优于“潜力股”。新兴的创意型企业在与传统企业竞争中处于劣势。这样的就业方向在传媒类行业中则更为明显。
以影视传媒类企业为主的第二会场,其中“灿星”“天娱”“华数”等知名企业的招聘展位前总是大排长龙而相对于类似以网络电影为主打的天映传媒或是以文化市场为主的杭州君宏文化创意公司则关注度大大降低。 类似“天娱”“灿星”这样的知名影视传媒企业主要将人才储备的对象对准专业对口的学生,其他专业不会过多关注。在应聘过程中的关注点偏重专业能力和自身特长方面,而以网络或文化为主打的企业更多需要综合性人才,对专业对口的要求度不高而更多关注兴趣和工作积极性。二者比较之下,后者无论是对应聘者专业或是工作经验方面的硬性要求相对宽松,而互联网市场和文化市场在今年多次成为热门话题,可谓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方向。导致就业过程中“潜力股”成为冷门行业的巨大反差原因是有哪些?
在对此次应聘学生采访调查后,大学生选择类似“灿星”“天娱”知名企业原因中,“知名度高”“基础好,发展平台大”“提高自身能力”成为学生的主要关注点。当问到是否会考虑网络或是文化类传媒企业的职位时,大多数人则表示暂时不考虑,认为这样的企业工作不稳定,待遇不高甚至对以后发展没有太大作用,“在灿星、天娱这样的知名企业实习过说出来比较高大上!”
同时我们也关注了一些网络媒体平台,他们对希望学生自己对工作积极热情,热爱表达交流,专业是否对口则没有那么重要。但是会看员工学生是否有发展空间,并且鼓励多方面尝试。现在从事网络媒体都是年轻人居多,甚至爱奇艺这样的名声在外的网络平台领导层都是年轻人。新兴传媒行业里面流淌的基本都是年轻的血液。

面对学校一年一度的毕业生就业,负责我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曾老师表示:学校为学生开展大规模的招聘会,提供可靠地实习和就业机会使得更好的适应目前的就业环境。学校大约30%的学生需要这么一个机会,我们就要克服所有难题搭建好这么一个舞台。这个舞台不仅仅是大三大四的,更是参与此次招聘会的学生志愿者们的舞台,曾老师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可以让大一大二的学生们对就业创业的知识多了解,提早制定目标,在就业或者创业的道路上走得更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