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发布时间:2017-04-20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韶华今岁无穷赏,歌舞明朝次第陈。”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类节目的火爆,唤起了无数人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追求。在我们的校园里也一直有这么一群人“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袅袅姿态,令人赏心悦目。而她们,全都是风乎舞雩汉服社的一员。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创社学姐王婧,以及汉服社现任社长张宇忻、副社长董柏阳,听她们分享汉服社在传统文化传播道路上的故事。


岁月如诉,且话当初


        2013年10月16日,风乎舞雩汉服社通过申请,成为了设计艺术学院的院级社团,其致力于传承和弘扬汉服、古代礼仪、茶道、香道等优秀汉民族传统文化。在创社的王婧学姐那里,我们了解到了,社团刚开始创办的艰辛和不易,她提道:“开始‘生’的很难,连最起码创社的人数都不够,我们班人知道这个事情之后都愿意来帮忙挂个名,很感动,很感谢。”

        “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回正式的社团活动,当时是请设院的邢千里老师和文院的黄义枢老师来讲汉服它所承载的文化。”当谈到社团曾经的活动的经历时,对此,王婧有深刻的体会。在当时宣传的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她在开场之前一直在担心,她将要面对的,是一个空荡荡的教室。“六点半开始,到六点十五都稀稀拉拉的几个。”本以为讲座会冷冷清清地这样结束,但当她换上了曲裾,回到现场后,发现已经人满为患。“屋子里满满当当,甚至还有坐不下站后面的。当时我都快哭了。那是种被认可的感觉。”
        不光是精心准备的讲座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认可,还有她穿的曲裾获得的赞誉:“我打开两臂行礼时候能听见下面那种评价:哇,好看诶,美的。”“就连两位老师都一致认可说我们还是穿自己这种衣服最美,当时觉得自己再难也都值了。”
从当时的五人,到如今的五十人,从设院到文院,短短三年,汉服社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初寻不到的伯牙子期,早已弹奏出高山流水,当初的漫漫长路,也早已化成点点星河。
        三尺瑶琴可将雅韵传千古,千秋风流去,故友新交,何患无知音。

 

幸相知,不负时光不负卿


        经过了两届招新换届,如今的汉服社已经拓展到五十多名成员,副社长董柏阳笑谈:“我们对社员没有什么要求,能浪就行,可以和我们一起搞事情。”关于招新的秉承的原则,社长张宇忻表示“我们只想让汉服等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播,所以只要是和我们有着相同目的的人,都欢迎他们的加入。”
        “高二的时候,我穿着汉服去参加了一场很古风的婚礼,给我的感触很深,原来汉族服饰也可以如此美丽,从那一刻就爱上了汉服”董柏阳回忆起当年初见汉服时的情景,感慨颇深。她认为没有什么语言可以讲出汉服的韵味,就像你无法说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到底美在哪里一样。这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积淀,它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和太多的信仰。

        薄衣微寒,晨起至日暮。“去年的我们什么活都干,从策划到宣传,从台前到幕后。现在好了,汉服社人这么多,还有这么多能干的人,我们俩也开始准备把社团活动进一步发展和推广了。”此外,张宇忻还提到,最近汉服社借势筹备浙传版诗词大会,她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参加,更多的人爱上华夏传统文化。
        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诗词大会,传统文化传播的热度起起落落。但无论汉服还是诗词,它们都是一个载体,一个方式,一种传达我们自己传统的渠道,是我们国家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是一种情怀。
        今夕多别离,来年佳人有期,惟愿穿过时光再相遇。

 

明月逢佳期,海内共此曲


        董卿在回答《南方周末》的采访时说道:“其实很难去统计有多少人可以将知识类节目的热情转化为对知识本身的渴求,但如果说唤醒了观众的一种新的认知,就成功了一部分。”如今汉服仍做不到日常化,很多人还是觉得穿着汉服在街上走很奇怪,但是确实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认可这件事情。像武亦姝这样的汉服日常党也越来越多。
        “其实心态真的很重要,最起码自己要很自信,穿着就很好看。不要畏畏缩缩的,这样穿出来的气质真的很差,不如不穿。”王婧对于汉服日常化这样解释道。她表示,曾经穿着汉服在西湖边走了一下午,听到过各种评价,但是听到赞扬声占了多数时,她也更加坚定了将传统文化传播下去的想法,相信再苦都是值得的。

         2013年,方文山在西塘发起汉服文化节,2013年,风乎舞雩汉服社创立,越来越多的活动被汉服爱好者发起,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汉服日常党。很庆幸还有这么多人和我们一起重回汉唐。
        人生有八雅,琴棋书画、诗酒花茶,风乎舞雩带着这八个部门,从生活区门口的舞蹈《礼仪之邦》,到梧桐街道非遗系列活动,从“四月清谷天”的节气活动,到花朝端午等节日活动。她们仍在传播传统文化的默默前行。
        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里,人们日趋浮躁,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开始有了对传统文化渴求,开始回味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韵味。在这个汉服复兴的“佳期”中,奏起“重回汉唐”之曲。
        星河万里外,红泥新酒秋声赋,雨如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