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光棍节”当天,我校国际交流中心的英语角迎来了一场特殊的“脱单行动”——Take Me Out即英文版《非诚勿扰》。
据悉,本次活动在操作流程上与江苏卫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相同,特邀嘉宾为大学外语教学部的外教老师,整个活动以全英文的方式进行交流。“Take me out”顾名思义,就是“带我走”。
活动开始后,四位佳丽依次登场与男嘉宾互动。期间“外籍情感专家”还不时地给男女嘉宾支招,鼓励双方大胆说出心声。活动期间,每一位女嘉宾都获得了三盏以上的“留灯”,赢得了自主选择权利,最后各自牵手成功。
本次活动不但帮助了一部分同学实现了“脱单”的愿望,更把西方的社交礼仪带入其中,处处体现着男女嘉宾的个人文化涵养和道德品质。“Take Me Out”以实际行动引导同学们把眼光从“视觉审美”重新拉回到“心灵审美”上来,并倡导当下青年男女拥有健康、正确的交友方式。
“双11”当天,多买少买几件商品,对生活的影响近乎为零,可“光棍节”兴起背后的剩男剩女现象却是个社会大问题。
光棍节,是如今商业社会运作的一个缩影。人们所有焦虑、孤独、快乐或激动的情绪波动,都可能被“体贴”的商家所关注,并量身定制出应对“药方”——购物。而在“光棍节”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似乎早就忘了光棍节的真正意义——脱单,取而代之的是被大批大批的购物风潮卷走了自我意识。
笔者认为,光棍节的真正意义是在于它给了单身男女一个摆脱单身的机会,而不应该夹杂着复杂的商业化成分。而本次Take me out活动举办的出发点正是契合了光棍节的中心思想“脱单”,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无商业运作目的的交友。这对时下单身男女的交友观念具有十分正能量的指导意义。
纵观全国各大高校,类似活动在大学生中很受欢迎。贵州民族大学在光棍节这天举办了光棍作战,模拟情侣的活动,称:让我们做一天的男女朋友,不拥抱,不接吻,只牵手,一起吃个饭,然后各回各家等待凌晨的到来!
这种在大学校园里举办的“脱单活动”往往会被扣上玩弄感情的帽子,被冠以不负责任的说法,还会引来一些老师和家长的不满。甚至以此为代表的闪恋、闪婚,似乎都是批判的对象,而大学生自身,也被看作是危险分子,于是大家普遍对这种校园恋爱不看好。但站在大学生的角度,脱单只是一个噱头,此类活动也只是为同学们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能跳出原有生活圈的交友平台,以供自嘲娱乐罢了。相反,校园恋爱中的男女生只是相互欣赏,很少考虑到物质、家庭等外在因素,感情也因此变得更纯粹而美好。
一年一度的光棍节已经过去,但大学生会冲动的心还在。感情不能用来玩弄,闪恋脱单也不等于玩弄感情。不要给“Take me out”冠以任何相亲类节目的评价,它只是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交友平台,让同学们的大学生活更丰富。


文章作者:杜沁鸿、付子晴 图片作者:仲铖旭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