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由浙江传媒学院实验电视台和未来之星广播电台主办的第八届“浙传第一声”决赛在小剧场举行,经过初赛复赛近一个月的较量,共有33组参赛选手进入到决赛环节,他们分为朗诵、广播、配音三类,分别角逐各类的“第一声”。
决赛现场还有各校级领导的加盟,浙江传媒学院副院长王渊明教授,杭州文广集团总编室副主任,综合频道副总监江山,浙江传媒学院教务处处长姚争老师,团委书记赵月峰老师,实训中心主任,实验电视台台长刘新荣老师,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实验电视台总编徐洲赤老师以及实训中心副主任,实验电视台副台长杨寿堂老师纷纷坐镇决赛现场,保证了比赛的公平与公正。
本次大赛的评委可谓是大咖集结,除了请到了刘力军、王福生、廖炎、张晓燕、陈蕾等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资深教师之外,还请到了湖南卫视频道声音形象代言人丁文山老师和浙江卫视频道形象声音何雁南老师,他们的专业的点评也为大赛增色不少。
在朗诵类的比拼中,参赛选手将声音与作品融合,把自己投入到角色中,为观众演绎了一个个或温情或悲壮的故事。其中李丹丹、吴思颖、李嘉博、陶然的作品《忠诚》讲述的是一位飞行员英勇就义的故事,四个人的配合很默契,将飞行员的挣扎、妻子的等待等细节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因为题材取自真实的故事而感人至深。由王佐宇和屈舒鹤带来的作品《秦腔》也打动了很多现场观众,故事表现了一位在台湾生活的陕西人对家乡的思念,两位朗诵者分别扮演爷爷和孙女,用不同的声线表达了两代人对大陆和台湾实现“三通”的喜悦。
在结束第一环节的比赛后,王福生老师首先肯定了选手们的声音条件和语言表达,同时他也指出,情感不是靠喊出来的,是靠对作品的理解,是由朗诵者心中生发出来的真挚实感。如何让观众真正在现场感受朗诵的魅力和艺术的熏陶,在这一点上,很多选手仍需要不断摸索和学习。
你看到过把电台搬上舞台的表演吗?在浙传第一声的比赛现场,选手们用声音这一有利武器,向现场观众娓娓道来。8位选手分别为我们带来了8档不同风格的节目,从深夜情感类节目到音乐榜单类节目,每个节目都是选手个性的体现,如曾在美国念书的赵雅琳为我们呈现的是一档游记类节目《KIKI IN US》,她根据自己的经历,为大家介绍了美国的风土人情,让大家体验了不一样的美国文化。而选手张钰倩穿着一件可爱的红裙子上场,由她带来的《FALL IN LOVE》用多变的声音加上鬼马的创意引得观众阵阵掌声,温情搞笑的定位也让整个节目变得创意十足。《音乐最前沿》的主播陈易和则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为大家介绍了最新出炉的单曲,作为自嗨型主播,他在直播台上随节奏律动的身体也带动了大家情绪的高涨,将全场情绪推向高潮。
来自浙江卫视的何雁南老师针对每位选手的表现,给出了最诚恳的建议,对王佐宇温暖的声音给予赞扬,对诸钰的丰富多彩的片头表现出喜爱。他说, 广播是一个孤独的行业,腔调,调性,和性格决定节目的个性,因此也提醒选手们应该注意控制声音的节奏,让节目更加贴合观众的耳朵,加强与观众的交流感。
在最后一个环节配音类比赛中,分为译制片配音,频道声配音和广告配音三种形式,其中杨柳在译制片配音中表现不凡,她一人分饰两个角色,将两个跨度很大的人物模仿得惟妙惟肖。而在广告配音方面,马野驰在播放自备配音的时候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在之后的现场抽题环节,他用浑厚的嗓音现场还原了吴彦祖曼秀雷敦的广告声音,就连吴彦祖说话独特的语音语调都模仿得十分相似,引起现场观众的阵阵惊呼。
第一次来到浙传的丁文山老师表达了自己对浙传第一声在声音领域的专业性的认同。首先他指出,许多选手急于表现自己全面的能力,很大幅度地改变自己的音色来表达产品,这样的做法未必能取得很大成效,相反,配音者应该相信受众,只要在声音中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受众就能够感受到。其次,对于许多选手在配音时表现的模式化,他认为这虽然是一种安全的处理方式,但是创作需要加入自己的个性和理解,如何统筹两方面的比例需要选手们进行感受和领悟。在点评的最后,丁文山老师给予每位选手一个最重要的建议,每个志在从事配音行业的选手从现在开始就要和职业前沿发生联系,尽早地了解和接触配音行业,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过四个小时的激烈角逐,由既圆和马悦荣获朗诵类第一声,主打欧美流行音乐的冯爔摘得广播类第一声,而配音类第一声则由声音酷似吴彦祖的马野驰摘得。浙传第一声用专业的设备与师资,为热爱声音的学生提供一片广阔的天地,同时也为观众带去一场视听盛宴,第一声正在用独特的想法和创意,改变着声音的世界。
文章作者:吴钰莹、李佳琪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