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建德市乾潭镇下梓村村委办公楼的会议室里欢声阵阵,笑语不断。来自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道德训练营的队员们在这里开启了他们本次的爱心支教之旅。

上午九时,早早等候在教室里的志愿者们见到了翘首以盼的孩子们,一面面天真爽朗的童颜,一个个清澈透亮的眼神,让志愿者们瞬间明白了肩头的重大责任。让每个前来学习的学生都能有收获的度过这弥足珍贵的短暂时光,是道德训练营的队员们此行的重要目的。由于前来参加支教的学生年龄不一,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年龄层都有分布,为了使每一名小朋友都相互熟悉,并且能够尽快融入到课堂中来,志愿者们在第一节课中首先以游戏的方式活跃气氛,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认识对方。在游戏中,老师让孩子们共同牵手围成一个大圈并且围着圈走,随着老师喊出的数字,孩子们要迅速和所报数量的小朋友抱在一起,落单的小朋友要进行自我介绍或表演才艺。孩子们都极参与,原本放不开且不敢在大家面前讲话的小姑娘也在游戏中渐渐开始露出了灿烂的笑脸,勇敢地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

接下来的时间,志愿者们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教案开始了正式的授课。音乐课上,杨晓雨老师带领孩子们唱耳熟能详的红色歌曲,老师唱一句,孩子跟一句,一遍又一遍,细致耐心。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就基本学会了歌曲,也改变了初次见面羞涩的状态。朗诵课上,作为校园主持人大赛第一名获得者的王成旭老师发现了有些部分孩子存在口音问题,便从字母开始给孩子们正音,随后拿起教案进行教学,讲课过程中还穿插了一些绕口令增加孩子的兴趣,不仅使学生们学到了朗诵技巧,更让他们巩固了小学最基础的文字读音问题,课堂生动有趣。随后的趣味英语课,旅游地理课,都让学生度过了欢乐而又有收获的一天。

当前困扰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在本次前来参加支教活动的孩子中,大多数都为村中的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在家只能和爷爷奶奶相伴。志愿者们到来,为他们单调的暑期生活增添了不一样的精彩。本次支教活动,为期一周,志愿者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精彩的课程,有音乐课、舞蹈课、趣味英语课、旅游地理课、国学课、趣味数学课等等。与此同时,志愿者还会带领孩子们一起参与主题课外活动,如生态环保宣传员、清洁节水小能手等。在传授学生知识,拓展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提升着学生们的社会公德意识。

参与此次支教活动的志愿者们全部来是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道德训练营。道德训练营立足于志愿奉献,着力提升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帮助在校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截至目前,组织开展了数十次活动,足迹遍布多个省市,受到包括中国思政网、长春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专题报道。本次道德训练营下梓村爱心支教活动也是作为文学院“文化故乡,百姓故事”暑期文化传播志愿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传递正能量,助力新农村建设中,文学院师生一直努力着。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