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学院“采访抗战老兵,弘扬中国革命精神”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丝丝凉风的吹拂下将去采访的第七站——老兵徐梅的家中。
实践团队队员们按照门牌号找到了徐梅老兵的家。但是,老兵并没有在家中。队员们只好去问老兵家对面小卖部的老板娘。当老板娘得知他们要找徐梅老兵时,老板娘热情地叫他们在她店里等一下,她去给老兵的儿子打个电话问一下。没过多久,她回来告诉队员们,徐梅老人在他儿子家,已经快刚过来了,叫他们再等伙。队员们听了很高兴,原来还以为要就此回去了。

没过多久,徐梅老兵的儿子的车就开了过来。老兵一下车,就非常热情地欢迎了队员们。徐梅老人虽然已经百岁了,但是他的精神状态特别好,依稀可以看出老人年轻时的风姿。一坐下,老人就和队员们中气十足地侃侃而谈起自己的事迹。
徐梅老兵说他自己出生于白鹤镇鹤楼乡蒲塘村,7岁时随父亲到白鹤镇上生活。父亲是晚清秀才,学识渊博,也是个医生,在白鹤街上开有药店。他边读私塾边跟父亲学医,不断学习药材知识,后到飞泉小学、上卢私塾等地就读。读书期间,他也曾在天台县曹氏祠堂训练6个月,训练结束后充当小学教员。老人曾在在白鹤镇东坑当过教员,后又到白鹤镇厚泽中心小学任教,培育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他也曾在临海任台州高级法院录事,也曾到天台南山区区公所任助理员兼代理区长,管理了很多乡。后来到厚泽乡当事务员时,徐梅老人在岳父家遇到了沈之岳。沈之岳是推动徐梅老兵弃教从戎的重要人物,他跟徐梅老人的岳父说有一个读黄埔军校的好机会,问他有没有亲戚想去。能读黄埔军校,老人当然很愿意去。于是老人同其他入选的人一起跟着沈之岳出发去黄埔军校,走上了抗战的道路。但由于老人的文化水平高又懂医术,老人主要负责战线后方的工作,救治伤员,军情机密管理传递等,并没有上战杀敌过。提起这一点,老人就觉得很感伤。看到战场上的战友被敌人杀害,治疗着身受重伤的伤员,老人就觉得很愤懑,痛恨敌人的残忍。
在采访过程中,队员们注意到老人家窗户上贴着的太极拳步法的纸张。老人说他从小就开始练太极拳,正是因为如此他现在身体还特别好,被评为“最健康的老人”。老人还给队员们看了他作为特种兵的勋章。老人还给队员们看了近期他受附近小学的邀请去给小学生讲抗战故事的照片。老人说他这一生都从事着与教育、文字相关的事,他深深地懂得“知识就是力量”,还鼓励实践团队队员们要努力学习,为国争光。
最后队员们在屋外用拍立得给老人拍了照片。老人对于照片很满意,露出了憨厚的笑容。能够给这些民族英雄带来欢乐,使暑期实践团队队员们感到非常开心。
知识就是力量,落后就要挨打,这些正是中国崛起过程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但是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懂得其中蕴含着的战士们在战场上面对敌人运用高科技武器攻打却束手无措的无奈,看着战友被杀害的悲愤。这简单的几句话是战场战士们用他们的生命在阐释,值得我们深思与铭记。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