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下午一点四十五分,由桐乡市人民政府、浙江传媒学院主办,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党工委、管委会、文学院承办的凤鸣大讲堂第六十九讲——“创新传播手段,彰显文化魅力”讲座在行政楼报告厅举行。此次讲座主讲嘉宾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文学会会长楼含松教授,楼教授立足于文学理论基础,结合传媒学生所熟悉的广播电视等专业,全方位地讲述了浙江卫视文化综艺节目《中华好故事》台前幕后的故事。讲座由文学院副院长赵思运教授和郑小军教授共同主持。

讲座伊始,楼教授首先抛出了此次讲座的核心主题——如何利用媒体讲好中国故事?在接下的讲解中,楼教授以自己参与《中华好故事》的策划制作、负责题库统筹并且担任节目“国学导师”嘉宾的经历,从多个方面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探讨。首先,楼教授对节目概况进行了简单介绍,包括节目的源起,性质,发展,内容的赛制、形式以及目前的总体情况。从第一季到第三季,《中华好故事》不断成熟完善,其新颖多样的题型,贴近生活的节目风格自开播以来赢得了热烈的反响。其次,出题思路方面,节目注重故事的意义及趣味性,追求丰富多彩的故事载体及题目设计的灵活性,出题范围广泛、始终围绕“时代感”,契合当代社会主旋律和美德观,在浩瀚的中华文化宝库中找到了反腐倡廉、一带一路等与实事相关的知识,从而在考察选手能力的同时弘扬时代新风。

随后,楼教授谈到他对节目的点滴感受和回顾展望。“以娱乐的方式传播好故事,这是当下传播文化比较好的一种形式。要善于寻找好故事的来源,善于将好故事与实际生活融合,使其散发出更加精彩的魅力。”同时,楼教授也对节目的改进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调整赛制以更好地展现选手风采,继续深化节目内容等。
讲座最后,文学院副院长赵思运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精彩总结。赵院长提出,要做好一档好节目,两个要点不能落下,一是要有丰富厚重的内涵,二是要有形式成功的创意。《中华好故事》作为一档好节目的典范,我们要学习的不仅仅是节目制作的传播形式与创意,更重要的是学习制作节目的核心——文化底蕴与文化积淀。

如何利用现代媒体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精髓,担当起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责任,走得更稳更远,是本次讲座启发所有传媒学子需要认真思索的问题。中华传统文化魅力无穷,现代媒体传播手段花样百出,在未来路上,传媒学子正朝着创作富含文化底蕴,兼具品味与创意作品的方向努力前进。相信在这样一场生动丰富讲座的启示下,传媒人也将在未来的银幕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化传奇。

文章作者: 文/钟宇琪 胡文慧 图/管天彧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