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晚在行政楼报告厅连续放映了《六甲花旦》、《青年工匠》、《一三十一》、《远去的家》《LP情人》《十岁的夏天》6部纪录影片作为第三届艺普影展的闭幕。在这些优秀的纪录片里在纪录片里尽是百态的人生,尽是各异的生活。
影展在六点如期开始放映,一部接着一部的纪录片地理范围包括重庆、天津、湖南、浙江、河南等,书写着社会上普通人的真实人生。每一部作品放映完毕,都获得观众的掌声。重庆邮电大学的作品《六甲花旦》讲述了重庆民营川剧团团长孙娟在身怀六甲之时,仍然坚守在远不如从前受欢迎的舞台上,坚持着自己的戏剧信念,也引导着观众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日渐式微的现状反思。入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青年工匠》,记录了痴迷手工制作的青年江古离乡别井从事手工活,从作品无人问津到接受学徒再到成立自己的手工艺工作室,尽管前途不甚明朗,但匠人江古仍沉醉在自己喜爱的事业。
由我校老师张潇芳指导,周嘉铨导演的作品《LP情人》,走访了杭州、上海一些仍有售卖黑胶的唱片店、夜市的老板和工作人员,呈现出黑胶唱片那股CD无法比拟的美,表现出黑胶唱片在现代人心目中的地位和情怀。最后的《十岁的夏天》是信阳师范学院的作品,镜头对焦在中国杂技之乡——河南濮阳市东北庄的一间杂技学校里的小孩子。这群年龄都在10岁左右的小孩大多家境贫困,日复一日刻苦练习,汗流浃背地挑战着身体的极限,只盼有天能当上杂技演员脱离贫困。
影片结束后,电影学院张潇芳老师简单介绍了自己指导的《LP情人》,并给了同学们一些拍摄纪录片的建议。老师建议同学们不要囿于专业不对口而不去追寻自己的影视梦。此外,老师提示完整性是这些展映作品能“拔得头筹” 不容忽视的原因,“一个优秀的纪录片作品肯定是一个完整的作品。除了选题要有话题性及可视性之外,录音、灯光等一系列包装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闭幕式的最后,纪录影片《十岁的夏天》的主创团队来到现场,向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分享影片创作背后的故事和影片成功的经验。《十岁的夏天》取材自被称为“杂技之乡”的河南省濮阳市东北庄,主创团队历时一年,多次赶赴位于东北庄的一所杂技学校进行实地的采访和拍摄,通过记录一群学习杂技的孩子的日常生活来凸显主题。几位主创表示为了拉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他们花了一周的时间不带任何机器来与孩子们共同生活。正是在这样的同吃同住一同玩耍一同训练的生活中几位主创与孩子们建立起了良好的默契和深厚的感情。几位主创希望能用摄像机来记录下这些孩子的过往,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来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他们留下童年的回忆。对于观众都关心选杂技少年为题的原因,导演陈浩解释是看到类似题材的《花朵》后深受感动也受到启发,“当我们了解到有这样的小孩子存在的时候,就想帮孩子们纪录这一小段人生,也是为他们留下点什么吧。”
在主创和观众积极的交流和互动中,第三届艺普影展圆满落下帷幕。观众纷纷表示展映影片质量上乘,观影后受益良多,对于下一届艺普影展充满期待。
文章作者:李梓涛 刘旭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