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傍晚六点三十,微有小雨,图书馆二楼的报告厅却早已是座无虚席。被称作男神的杨吉老师,面带笑容走上讲台,点燃了这场精彩的演讲。从名律师到央视法律节目嘉宾,再到高校教师,杨吉不停地转换着自己的身份。作为本次博士讲坛的主讲人,他更是凭借自己风趣幽默的性格,征服了在场的所有同学。
从“主编死了”到“替BAT打工”,ppt上这几个硕大的字眼无疑是这次讲座的核心主题,杨吉老师借用《主编死了》这本书的书名展现了现在传统媒体夹缝生存的现状,又用“BAT”代指现在快速发展的网络媒体新时代,即中国新时代主要是由百度、阿里、腾讯三大网络巨头主导。当新媒体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势力日趋壮大的现象越来越明显的时候,这是否就标志着传统媒体必死呢?
传统媒体VS新媒体
杨吉老师提到了几个名词来比较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区别。“原来强调精通专业的重要性和唯一性,认为只有专业的学者才能报道和评论新闻,而现在是大众狂欢。”这种区别造成了舆论导向已经和大众的关注存在较为明显的出入。
就像薛蛮子事件在网络上公布,本来是想揭露网络大V不为人知的阴暗面,让公众不要盲目跟从网络上有些名气的公众人物。可是消息一公布,观众关注的点是朝阳群众是谁和赞叹薛蛮子老当益壮。这样的舆论导向本不是公布这一新闻的初衷,可是在现在网络媒体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看似走偏的关注重点。相较传统媒体的深入系统,现在更偏向碎片移动。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也从原来的公众想要变成了现在的公众需要。
在新媒体时代,消息以光速一般传播,杨吉老师还举出例子——罗振宇拥有着几千万的死忠粉丝,这些粉丝的数量甚至比杭州三大报纸的销量还要多,正是因为有这样数量庞大的粉丝群体,才使得宣传力度比报纸广播还要大,才更体现原来的群体极化到现在公共对话的重要。 新媒体仿佛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而传统媒体所占比重甚小,于是有人提出,如果让传统媒体转型成为新媒体是否能改善传统媒体现在窘迫的困境呢?杨吉老师以西雅图邮报和新共和为例,回答了这个问题。西雅图邮报转型后,早晨十点新闻人最忙的时候,办公室居然只有零零散散五六个人。Facebook联合创始人之一放弃新共和的转型原因,是这项工作比他想象的要难得多。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杨吉老师的这句话准确的概括出,现在对于媒体融合,每个国家都或多或少地面临着各种困难。“面对网络新媒体革命,如果不努力进行自我革命,结果只会剩下被别人革命。”
媒体融合七宗罪
杨吉老师将我们现在面临的媒体融合的困境大致分为七类,首当其冲是体制问题,其次是管理、文化、市场、技术,最后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我们自己改变的专业和思维。在提到文化时,杨吉老师以每个卫视的特点来形象地描述几大卫视——接地气的湖南,高大上的东方,土豪的浙江,具有“工农气息”的央视。在市场中,变化最大的是电影院,如今已经从最初的柜台买票逐渐变成了网络自助买票,在电影市场,杨吉老师建议要尽快分级播放,按影片内容来划分观影年龄层。
“这个时代可以说是网络作家的春天,就看你能不能把握住这次机会。”如今商业电影市场往往是直接将网络作家的热门小说改编成剧本拍摄。比如《鬼吹灯》、《盗墓笔记》、《小时代》等,纷纷改编成了荧幕电影。这种形式不仅捧红了它们的原作者,也使其他网络作家倍受关注。阿里影业的副总裁甚至说过这样的话,“也许以后的电影行业将不再需要专业的编剧者。”
面对现状,杨吉老师分享了自己的观察和描述——新旧媒体(互联网+)融合趋势越来越强、网络视频平台的影响力(话语权)显著提升、战果列强(浙东湖、BATL)马太效应逐步放大、资本助力(IP当道)传媒娱乐日渐狂欢。其中BATL指的是百度、阿里、腾讯和乐视,乐视现在也是全方面发展,揽获两大导演巨头——徐克和张艺谋,进军电影行业。但是在这种新媒体势头正足的时候,收视萎缩、广电系离职湖来袭、、限令频出这样的情况也伴随着产生。
媒体融合的现状和前景
前不久,国家广电总局出台网络限娱令成为热议话题,杨吉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限娱令说白了其实就是限真令――限制真人秀的无下限播出。为了迎合大众,现在的真人秀都是大投资,以整蛊明星为主流,但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媒体导向。而广电总局一项项限娱令的推出,其实是过分担心对公众产生不好的影响,这种现象又被称为政治上的父爱主义。
听说杨老师要做演讲,不少同学早在微信平台上提出了问题,杨吉老师挑选了十个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有同学问到“该如何看待‘纸媒已死’,纸媒有无可能再创辉煌时。”杨吉老师仅仅用八个字就回答这个问题——“纸媒将死,新闻不死”。在这个时代,如果纸媒依然只关注实时资讯,那么出路将会越来越窄,想要再创辉煌,就必须要让自己的观点评论值得被记录下来,所以杨吉老师指出,在未来,评论员会很有价值。
杨吉老师还拿出美国《新闻周刊》做例子,停刊后的新闻周刊,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突破口,开始停下一味做资讯的脚步,而转向了专题,这一转变让它的销量回升,具有了收藏的价值。拇指时代的到来,一定会使纸媒加速衰亡以及退出历史舞台的节奏,所以要想再创辉煌,一定要有属于自己对事件独一无二的观点,这将是一片护城河,守住最后的疆土。
这个时代迫切的需要转型和转变,仿佛唱响一曲致传统媒体的挽歌。挽歌这个词多少有些唏嘘追忆,但谁又能否认,这挽歌不是下一个辉煌时代的冲锋号呢。“让杨吉去读书,我们读杨吉。”在这句著名的晚安语中,这场精彩的讲座落下帷幕,但未来传媒业的何去何从,却等待着我们更深一步的揭开它的面纱。

文章作者:先锋通讯社记者 姚璐 高雨璇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