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暑期特稿·书影一夏】贾樟柯其实就是个擦屁股的 ---- 贾樟柯电影的浅评

发布时间:2014-07-11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之前在微博上听某位学者说过这么一句话:“中国电影界称得上大师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大部分的人还是会选择向商业低头。”我不否认这句话。从现今这整体的影视环境来看,不仅仅是大师,就连刚毕业的学生,都在想方设法地去赚更多的钱。在我看来这很正常,一个人要是想要用电影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就一定得学会怎么才能在这个行当生存下去。向商业低头,这是中国国内大部分导演已经走的或者终将走的路子,但还是会有那么一些不合群的人依然坚持着自己的风格。不是说他们不愿意向商业低头,而是说他们会做的很聪明,耍一点小花招,既把钱弄来了,又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表达了。比方说,姜文。比方说,王小帅。比方说,贾樟柯。

贾樟柯之前的所有作品中,《小武》、《站台》、《任逍遥》、《三峡好人》、《公共场所》、《冬》、《世界》、《海上传奇》、《24城记》、《天注定》,除了具有史诗气魄的《站台》之外,其余的作品全部属于即兴创作的范畴,除了自己的所见所闻,也有别人对他的一些要求。《世界》、《24城记》和《海上传奇》这三部电影可以说是贾樟柯接的广告单子了。不过虽然说是广告单子,但贾樟柯依然保持了自己的风格。他没有用《世界》去宣传世界公园的美丽或者高大上,而是在讲生存在世界公园里的那些人们的可怜之处;他没有用《24城记》去宣传房地产商的过人之处,而是在回忆逝去的工业时代;他没有用《海上传奇》去宣传大上海的繁华与绚丽,而是在关注着小街小巷里的那些老人们,以及从没有停止过施工的工地和废墟。

在贾樟柯的电影里,你很难看到社会发展带给我们的各种优越性,你只能看到在社会的快速变革下那些落后于社会发展的人们,那些被社会即将要抛弃的人们,除了可怜得像狗一样的人,你还能看到的,就是那些断壁残垣了。张艺谋、冯小刚这些大师的电影是经常地在宣扬共产主义社会好,贾樟柯却与这些人相反,这也是为何他在我眼里依然是一个大师的原因。当所有人都去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时,就一定得有人出来擦屁股。擦屁股这可是一件不好干的事啊,很容易把人家的屁股给戳疼了,也很容易把自己的手弄脏了,这活又苦又累,谁都不想干,干了还得挨别人的骂。但没人干不成啊,这就好比所有人都热衷于制造垃圾,如果没有回收垃圾的人那咱们这岂不是要臭成天了?而贾樟柯电影中的大部分的人物,就是属于被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想要扔出去的便便。尤其是在《小武》的结局中,当小武像狗一样的蹲在电线杆子下,所有过路人的注视就是那么的平淡,但也是那么的恶毒。这个社会根本容不下像小武这样的狗,也容不下像胡文海这样的人渣。

但是,当你没见到小武这条狗时,你怎么知道这个社会还有这些人的存在?当你没看见胡文海周克华这样所谓的人渣时,你怎么知道这个社会是和平还是不和平、公正还是不公正呢?这就是贾樟柯电影的价值。他可以让你知道,我们生存的环境,没有官方义正言辞地说的那么美丽那么干净,还是会有肮脏的角落。所以我才敢大胆地去说,贾樟柯以及贾樟柯们其实就是擦屁股的,他们给那些商业大片的导演们擦屁股,给广电总局擦屁股,给喜欢看好莱坞大片的观众们擦屁股。

不仅仅是贾樟柯,姜文、王小帅也是这样的“环卫工作者”,不过贾樟柯偏激一点,姜文藏的深一点,王小帅稳重一点。贾樟柯就是因为太偏激,把别人的屁股给戳疼了,才会被官方这么不受待见。当他的第一部作品《小武》被禁之后,就注定这个导演在国内的发展不可能达到张艺谋那个层次。不过我也没说张艺谋就牛了,只是中国所有人都知道他而已,名气大一点罢了。

现在的影视环境需要有些美的电影去感化观众,但不能没有擦屁股的。要不然只知道拉屎,不知道擦屁股,那岂不是要熏死可怜的观众们?

文章作者:先锋通讯社桐乡分社记者 杨启琛 编辑者:谢薇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