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光影荐片】少年pi的奇幻漂流

发布时间:2012-12-11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在我能够理解的层次来看,《少年pi》中,一个少年、一只猛虎、一片汪洋,李安以封闭性的空间调度、瑰丽的视觉影像、虚实相间的手法,提炼了高度隐喻的人生:一个人如何与自己相处?我认为影片应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不可或缺的前段铺陈。第二部分,难以言喻的视觉饕餮盛宴。最后一个部分,是从视觉过渡到心灵的部分,也是最李安的部分。

Pi是一个生于印度并且同时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少年,他的父亲经营着一个动物园,所以派从小就了解动物的习性,后来Pi举家迁往加拿大,与他们同船的还有动物园的动物,Pi的父亲想把它们带到异国他乡卖个好价钱。但是动物园园长一家经历了一次类似泰坦尼克号式的沉船事件,除了Pi,家人全部遇难。Pi侥幸落在救生艇的舱盖布上得以生存,与他同处一艇的还有一条鬣狗、一只断了一条腿的斑马、一只母猩猩,以及一只成年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

在漂流的最初3天,鬣狗咬死了猩猩,活吃了斑马,老虎又杀死了鬣狗。接下来这个少年在海上求生的故事,就是如何对付理查德-帕克的故事。自知无法战胜老虎的Pi最终选择与它一起面对漂流生活。7个月中,他要收集淡水、捕鱼捉虾,他要使用一切海上生存技能喂饱老虎,也让自己活下来。当然,这场漂流也遇到了暴风雨、鲨鱼的袭击以及各种精彩而血腥的险境。在Pi与老虎所剩的食物耗尽后,陷入绝望的他们已准备从容赴死。但奇迹的是他们随着小船漂到了一座天堂般的岛屿。在短暂的停留休整之后,他发现这儿是个食人岛。惊恐的Pi与老虎再次开始了漂流,直到在墨西哥的海滩上获救,那只老虎却头也不回地消失了。

当派与两个日本的公司代表讲述了他的奇幻冒险之后,两个日本人并不相信且视为儿戏,并希望派讲出一个没有动物,没有小岛,没有狐鼬的真实故事。然后派讲出了另一个版本的海上求生记——其实,救生艇上并没有动物,只有一个厨子、一个断了腿的水手、Pi和他的母亲。厨子先后杀害并吃掉了水手,然后又杀死了母亲,最终派忍无可忍同样杀害并吃掉了水手。最后的现实是,最终只有Pi活了下来。

当故事讲到这里的时候,相信观众已经意识到了,这个故事中的四个人与第一个故事中的四个动物是一一对应的。此刻导演担心观众不能联想到其联系,还让采访Pi的记者此时发问以一一对应:水手是斑马、厨子是鬣狗、猩猩是母亲、而Pi自己是老虎。也许可能你还不能接受第二个残酷的故事,但是导演在讲述第一个故事发生的过程中已经数次暗示我们,第二个故事才是真是发生的。

你愿意相信哪一个?如成年派说的:“若你相信第一个,你就是跟随上帝的。”少年派是多种宗教信仰者,其实也可以说只是形式上信仰,毋宁说是无信仰者,如他爸爸所说“什么都信等于什么都不信”这前后两个故事的角色对应之后,第一个故事中的老虎就是主人公,那么故事中的Pi又是谁呢?传递给我的是一个明确的答案:心中的神性,在现实中引导人类的无形的神。它既独立于人类,又是人类的一部分。人类在很多时候抛弃了他,却又在关键的时刻接受他的指引,渡向脱离兽性的彼岸。

结尾作家对故事意象解读的平白台词真的略显多余,另外前半段背景部分的铺垫略显冗长,还有那个充满狐獴的食人岛让人略为匪夷所思。

故事中澄净的海和天空其实映照出的便是主人公派的内心世界,相由心生,你的内心有多澄澈,你看到的海水便有多透明,这一切源于你的内心。

因此,选择第一个故事还是第二个,由你决定,这是你的故事了。

(文/杨倩雯 责任编辑/陈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