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奥·普佐当年创作的小说《教父》是美国文学创作中的一个转折点,它使黑手党问题引起了举国上下的普遍注意。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反应黑手党的作品就如雨后春笋一般繁盛起来,但是我们认为,没有一部能同《教父》相提并论。”___《美国旧金山时报》
'在黑帮片的历史上,《教父》无疑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影片不仅推展了以为黑帮片的表现范围,也拓展了其表现的深度和思想上过的内涵。”____《美国电影经典》
“《教父》是自《公民凯恩》以来最出色的电影。” ____《纽约时报》
由此,影片《教父》其涵盖的意思以及经典程度可见一斑。
影片剧情简介
电影《教父》讲述了黑手党的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全面的描述了主人公迈克为了家族的利益,为了自己的兄弟与前妻复仇,而成为新一代的教父的故事。
纵观影片背后
说到《教父》,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天才好莱坞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科波拉凭借着影片《教父》一举奠定了其在好莱坞的教父地位,科波拉更是与斯蒂芬·斯皮尔伯格,马丁·斯科塞斯,乔治·卢卡斯并称为80年代的四大导演。自然这三位导演我也会在后面的电影文化之旅中继续介绍到。科波拉出生于1939年4月7日,其著名的作品有《教父》三部曲《现代启示录》,《吸血鬼惊情四百年》。他曾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电影。1960年代后期,开始他的职业生涯,并与罗杰科尔曼一起制作低成本电影,并撰写剧本。
他一生作品与所获荣誉众多,其中他为《巴顿将军》写的剧本,赢得了奥斯卡奖。但他以电影制作名衔获得的成功,是在1970年代的《教父》和《教父2》中担任了编剧和导演。两部影片都获得了奥斯卡奖,1994年继《教父》成功后,另一部电影《TheConversation》同时获得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和奥斯卡奖,科波拉堪称是世界电影史坛上的一个传奇神话。
《教父》与美国的社会命意
科波拉的《教父》以精细的笔墨描述了黑手党全胜时期的家族恩怨,但影片没有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黑帮仇杀和暴力事件,也没有把黑帮头目脸谱化,而是从人性的角度重新审视黑帮家族、人性的倾轧,权利的剿杀、欲望的膨胀。在影片中都有深刻的表现,影片的拍摄年代也正是战后新好莱坞电影运动如火如荼的时期,此时美国社会的政治文化动荡不安。《纽约时报》认为i《教父》出色的理由之一,就是把黑手党作为一个隐喻,不仅暗指非法生意的腐朽,而且暗指着所有的权利中心———其中主要包括政府的腐败。
新一代教父的最后一镜
与影片开头时盛大的隆重的场面、精心调度的镜头不同,导演选择用图书房房门的关闭作为全片最好一个镜头:妻子凯高兴地到客厅去为她和迈克倒酒,汤姆和克莱门查来到了书房,他们亲吻着迈克的手,书房门此刻关上,把一脸茫然的妻子关在了门外。全片结束,结尾意味深长,以凯的主观视角看着迈克的蜕变,或许是让观众明白人走过来了就再也不能回去了这个道理。这是一种没有道理的改变,是一种人性的转变,也是命运的轮回。(文/先锋通讯社 项亮亮 整理、审核/方乐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