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具有特征性和强烈的艺术魅力。是文学作品经久不衰。就像法国总统希拉克对此书的评价——正如同这个故事已经赢得超过十万土耳其同胞的支持,我确信它将对法国的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题目是幸福,却以不幸开场,苦难、仇恨、传统与现代的激烈冲突,凸显了土耳其一些不发达地区的落后、闭塞,那里的“荣誉谋杀”带给人们尤其是女性的伤害远超过了疾病、政治因素的伤害程度。据联合国统计,全球每年有5000人死于“荣誉谋杀”。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塑造人物的典型性呢?
首先,文学典型富于特征性,就内涵而言,“特征”具有两种属性:其一,它的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伊斯坦布尔的幸福》中玛丽是一名土耳其的乡村少女,在遭强暴后,因为恐惧无法说出真凶是谁,而等待她的却是:用一条绳子自决。当她踏上死亡的第一步时,她看到家族丑陋可耻的嘴脸,她放弃了所谓的信仰,不想委屈的死去,在到怀有恻隐之心的西玛尔奉父命的“荣誉谋杀”等各种危机之后,与西玛尔、伊凡踏上流浪之路。麻利的形象具体——乡村少女遭到侵害。她求生欲望强烈,打破宗教传统的意志坚定。一个坚强、勇敢、追求自由和妇女地位的女性的形象被生动的呈现了出来。其二,它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极其深刻和丰富的。《伊斯坦布尔的幸福》是通过一名土耳其乡村少妇在遭到家族中非常有声望的伯父的强暴之后,被迫流浪与海上的故事。不仅仅揭示了当时土耳其社会中的各种不平等,而且妇女地位极其低下,常常受到“荣誉谋杀”从一个比较特别的出发点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丑陋。
这是此书写的一个生活极端贫乏的地区,除此之外,作者还设计此外一个极端的典型——伊凡。伊凡是个大学教授,同时也是一个电视名嘴,可以说是名利双收,他每天要做的事就是用新的声色犬马赶走已有的声色犬马所带来的无聊。原本是两个极端相反的人物形象,一个生活贫苦,遭到了不公大待遇,一个物质与财富生活都很美满,名利双收,就是这样一个人却陷入了一种自己所感觉到的,无形的,逐渐把他逼疯的生死危机,就这样,两个极端命运有了交叉,不过区别只是玛丽的危机是在她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产生,而伊凡则是自己很明白的。作者试图告诉读者:在这样一个时代,无论是最底层还是上流社会,每个人都有可能陷入危机。所以说,《伊斯坦布尔的幸福》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在这本彻头彻尾的土耳其小说中,作者呈现在小说中的问题在别的国家一样存在,那些以明星走光,体育黑幕和名人语录为代表的“国家愚蠢”,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一个现代国家都广泛存在,使这本小说在全世界广为流行。
其次,《伊斯坦布尔的幸福》一书中还体现着典型环境,所谓典型环境,就是充分体现了现实关系中真实风貌的人物生活环境。在此书中无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乡村少女玛丽,还是生活在象征着文明进步的大都市的教授伊凡,作者对他们的生活环境描写也是极尽细致,玛丽穷的只剩下头巾,却依然向往生命和自由,在罪罚中努力寻找快乐;伊凡的物质基础足以满足他在现实中想要的一切,可他在灯红酒绿的都是生活中慢慢迷失。
最后,该书也体现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辩证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玛丽的坚强,勇于反抗、追逐幸福与平等权利与她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从小她的母亲便去世了,在遭到伯父的强暴后却被关到马厩里让她自杀,家人的冷漠,村民的无知让她升起了与各种传统势力抗争到底的心理,即使是去伊斯坦布尔,遭遇罪恶痛疾的判罪与处刑也依然选择生存下去,因为她还有未完成的幸福旅程。伊凡在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的生活环境中极度恐慌,每天仅仅凭借安眠药来入睡,他的恐惧与不安来自他身边虚伪的朋友,浮华的生活环境。
另一方面,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他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玛丽在她们村庄本是微不足道的,但当她遭到强暴,被村里所有人敌视甚至要她自决时,她毅然决然的走向了伊斯坦布尔,在接受罪罚、放弃信仰、走向流浪之路。这使她之前犹如死水般的生活焕发了新的生机,更因此结识了伊凡。
其实,伊斯坦布尔的幸福就在手里,却无人发现,因为空虚蒙蔽了双眼,远离了幸福的轨迹,一味的固执和偏离,嗜血和猎奇着残破的岁月更迭。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人心里的文明、进步、繁华的都市,可其实却是闭塞与落后的,那里的人们或许可以满足生活的基本要求,却无法从传统错愕的麻痹中苏醒过来。
此书通过两个极端的并且相反的典型人物形象,描绘了在伊斯坦布尔这个地区,人心被无情地腐蚀风化,在土耳其这个国度里的落魄气息;告诉人们逃离纷争的土地,才是幸福的府邸。
文章作者:13信管1班 殷晓梅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