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塔洛·卡尔维诺是幻想寓言小说的典型代表,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超现实的幻想著称。代表作《分成两半的子爵》是《我们的祖先》系列幻想小说之一,在语言风格、写作角度和主旨寓意方面都独具匠心,是寓言作品中的新格高调。

小说内容充满了趣味性和奇特感,故事发生在中世纪后期,讲述了一位子爵梅达尔多在与土耳其交战的战场上被炮弹击中,身体一分为二,两个梅达尔多先后回到家乡泰拉尔巴,一个作恶一个作善,使得泰拉尔巴人民苦不堪言,最终因为机缘巧合二者合二为一。
语言风格灵活多变。一般的小说从开头至结尾会保持相同的写作风格,像《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晦涩沉滞,像《城南旧事》的轻松灵动。然而,卡尔维诺的《分成两半的子爵》时而犀利尖锐,时而清新纯粹,令人折服。比如故事起始时对战争过后对人员救治过程的描写:“锯掉这里,缝合那里,在创口上塞进药棉,将血管像手套一样翻过来,缝线比血管还多。”语言真实传神,突出了战争的残酷凶狠。但在小说中子爵爱上的少女帕梅拉第一次出现时,又运用了像沈从文先生的作品《边城》《萧萧》相似风格的文笔,“她胖乎乎的,赤着脚,穿一件式样简朴的玫瑰色连衣裙,一会儿打瞌睡,一会儿对羊儿说话,一会儿闻闻野花。”风格清新美好。交织变换的写作风格使故事的代入感更强,像是连音合唱中的换气口和警匪电影中的温馨片段,在节奏极强的环境中给读者喘息的空间,适时调整故事的发展状态,耐人寻味。
写作角度别致新颖。从题目中可以看出小说的主人公是子爵梅达尔多,但是故事中第一人称“我”却不是子爵,而是子爵的外甥。同时“我”的出现并没有过多的参与剧情,只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向大家叙述了一个“真实可靠”的“舅舅”的故事。小说中转换的也很流畅自然,其中两次出现“那个男孩就是我”这句话,顺利的从“上帝视角”变化到“我”的亲身经历,纠正寓言故事中完全客观的描述,推动剧情有力的发展,并且具有了使读者信服的证据。
主旨寓意深刻浓厚。小说中的子爵被炮弹炸伤,一个完整的人就这么被分成了一半恶人一半圣徒。这正是暗示了现实社会中的人们的破损和残缺不全,心灵上和思想上。人们在不近人情的邪恶与道德之间感到茫然失措,做一些荒诞怪异的举动,人性的弱点被放大无数倍。但同时,作者也想要表达,只有经历过残缺不全的疯狂,才有重新完整的领悟。人们会变得更加明智和成熟,对残缺的意义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从容。你也许会送毒蘑菇、随意纵火、破坏庄稼,但“有装订线的一半”是握在自己手中的,当另一半随风飞舞,当你露出甜蜜的、不完整的微笑,当你合二为一之后,一切化零为一。因为美好、智慧、正义只存在于被破坏之后。
正像书中所说:“不仅我一个人是被撕裂和残缺不全的,你也是,大家都是。”向我们的二分之一挑战,追求完整的自我,理解不完美,理解缺陷,理解人性的弱点。在这个充满责任的世界,需要我们的包容和同情。
文章作者:张宏嘉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