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薄薄的一本,一半英文加上一半中文,由诗学和诗艺两部分组合而成。第一次看到这样的书,哲学,艺术,理论,加上古希腊著名思想家的智慧,有时候有些书确实很难读一遍就理解,因为内容太深奥,思想太深刻,这本《诗学》就是这类书籍。
初看《诗学》,发现它探讨了一系列值得重视的理论问题,模仿艺术与其区别性特征,喜剧与悲剧,悲剧的功用,情节的组合,悲剧和史诗的异同。书中重点探讨了悲剧,我们当今的人所认为的悲剧只在于纸上的故事情节。喜剧引人发笑,悲剧则令人悲伤并且有所思考。现如今的悲剧形式可以是文章、电影、戏剧、或是真实的事件。而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则是庄严的,如史诗一般,甚至超越史诗。正如他在书中给出的高度评价,史诗的成分,悲剧都具备,而悲剧的成分,在史诗里却不是都能找的到。
对于古希腊诗人荷马,根据现在的研究,人们只能大致确定荷马是一名盲人诗人。但亚里士多德对荷马是非常的赞赏,将荷马喻为至高无上的诗人,形容他对现实的描述尽善尽美,赋予了作品生动的戏剧性不是进行讽刺,而是描述出滑稽可笑的一面。这种高度赞赏实在是对诗歌和其伟大作者的一种肯定。

对于悲剧与喜剧的比较,亚里士多德倾向于悲剧。鲁迅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在第五章中,亚里士多德将喜剧形容为滑稽可笑,也就是历史上说的滑稽剧。悲剧源于酒神颂,喜剧起源于生殖器崇拜。就算是在现在人的眼中,也还是会觉得前者有诗歌的优雅,后者则为鄙俗与下流。
说到悲剧,悲剧是对于一个值得关注的行为的描述,行为本书具有完整性,具有一定意义;在语言中,通过各种恰当的艺术形式,是行为饿到强化,成为剧中的各个部分;描述的方式,是借助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通过引起观众的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净化。如果事情意外发生,而又非常符合逻辑,则悲剧的效果就尤其显著。悲剧也是行为的模仿,展示出性格思想方面与众不同的特点。而思想和性格是行为的两个自然成分,所有人的成败都去取决于这两个因素。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的中后部分具体而细致的讲解了悲剧的情节,行为,给人带来的恐惧与怜悯的情感,性格等等,也讲述了悲剧诗人的规则,简单评述了史诗,讲述了语言和措辞。每一个章节都短小精悍,篇幅不长,但气度不小,每篇都是有分量、有深度的大家之作,语言言简意赅,但是针针见血。他还与每一个简小精细的章节中举实际例子,如在第十四章恐惧与怜悯的倒数第三段落中,提及了四部戏剧的例子,为了让读者能够体会到更深程度的悲剧效果。在第十六章发现的种类中,按照每种不同的种类分别找寻了对应的戏剧。这也正是见识了作者的文化底蕴,对于诗歌的深度研究,高度的思考。
在美学观念上,柏拉图认为美“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这个“美本身”是神圣的,永恒的,绝对的,奇妙无比的,并且是客观的,先于现实世界中的美的东西而存在。亚里士多德认为没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与明确”,也是从形式的关系结构中去规定美。在《诗学》中,在第七章中有所提及诗歌情节的美,不是所有长的非常大的情节内容就是美的,而是要情节明确、清晰、则越长越美。
我们不是研究哲学与美学的学者,也不能完全理解《诗学》中所讲述的诗歌的艺术、悲剧的情节、语言的定义等等高深的艺术领域。但是我们能够通过阅读古人的著作感悟他们的思想,从《诗学》中分析亚里士多德对诗歌的高度研究,这种钻研的精神,以及激励我们自身能够对于某一项学术有更深入的研究。
现在人们过多追求于物质,这是社会的一种趋势,人们大多把精力专注于有利于自己财富增值的事件上面去,当这种事件转换的时候,人们的关注点也会随之转换。这就造成了很少有人会对于某些领域有深度的钻研。而现如今的学者辈出,但没有哪些会像古代的学者一样流芳百世。一是因为人们的眼光不再瞩目与真正有学识的人们;二是因为现在的这些学者,没有哪些是真正专注于某个领域和学术如古时的亚里士多德一般。
当然,亚里士多德也说了,获得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不仅对哲学家,对一般人也是如此。
文章作者:先锋通讯社桐乡分社记者 郭子嫣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