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书评.蛰伏】《蛰伏》书评

发布时间:2015-04-10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高三那年的生日,我收到了同桌的生日礼物----一本书。确切的说,是一本关于女生的书----《那些女孩该懂的事》,出自饶雪漫。那是我第一接触雪漫阿姨的书,书如其名,纯净优雅,富有成长的气息。纯蓝色的封面上只印有一个小女孩照镜子的背影,孤独而又带着些许悲伤。那是我看的最快的一本书,完全贴近一个女孩所有的心绪,因为那本书,我才喜欢上了饶雪漫,才有了后来《蛰伏》的感悟。是的,成长的蛰伏。

饶雪漫系列的图书,无论是杂谈还是小说,感觉都像是为女生量身定制的,文字温暖,情感细腻,有一种被爱包围的着实感,大多都是讲成长路途上那些青春叛逆的事,或悲伤或诙谐或疯狂,大抵都是每个人的曾经。虽然我的叛逆期过的还算平静,但看看书中其他问题女生的故事,多多少少还是让我感触颇深。《蛰伏》讲叙的是8个女孩的“青春故事”,她们分别是饶雪漫夏令营的营员,来自不同的城市,带着各自不同的个性,也有着各种不同的故事,虽然表面上看似乎一个比一个更加成熟更加善于伪装,实质上却如清澈明晰,她们都是大人眼中的“问题女生”,早恋、吸烟、喝酒、甚至吸毒……她们的故事,有着很多人身上的影子,只不过在她们身上,那种叛逆味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罢了。饶雪漫对于那些女孩始终保持了亲近,始终以一颗虔诚的心去聆听她们的故事,体味她们的感受,对于她们那些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伤口都给予特别的关注和理解,所以我一直认为,饶雪漫有着许多作家不具有的母亲般温暖的气息。

根据新华词典上的解释,“蛰伏”两重含义:一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二指人蛰居(长期隐居在某个地方,不出头露面)而本书中的女孩们,纹身抽烟也好,吸毒也好,总之是成长环境迫使她们将真实的内心蛰伏起来了,取而代之的是伪装与自闭。很多时候叛逆是常态,而环境加之即会将这种常态夸张化甚至扭曲化。比如17岁的为爱失去理智的阿娇,又比如19岁为爱逃避的苏车南,每个女孩都是叛逆过的小女生,一样的年纪一样的心境,为什么她们叛逆会到如此境地,归根结底还是成长环境的不同。回想过去,我也厌过学,恨过父母,说过无情无义的话,有过无厘头的忧伤,但毕竟我的家庭是完整的,我有理解我的爸爸妈妈,虽然生活说不上富裕,但成长的陪伴却不比别人差一分一毫。而书中的主人公大多处于家庭破碎或家庭施压的蒸笼之中,总会想寻找其他方式来释放自己,所以我理解她们,这些迷茫的女孩,蛰伏的花朵。这本书不禁让我联想到湖南卫视的一档综艺节目“变形计”,成长的题材,“叛逆”是关键词,每当结尾唱到“还有什么能够给你,还有什么可以改变,烟火等待着黑夜,风筝依偎着线,爱到最美是陪伴。”,鼻腔都是酸涩。

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句“你的悲伤不是所有人都要知道,有时候要学会一个人的担当。”,我以此为座右铭,甚至把它放在QQ和微信的个性签名上,以此勉励自己。其实蛰伏不仅仅存在于青春期,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蛰伏的影子,这是脆弱的时刻,也是崛起的暗号,就像悲伤逆流,总会有流泪的瞬间,关键是要学会成长后的担当,拿起一个成年人该有的勇气,总有一天我们不再是孩子,甚至还要保护我们的孩子,做个坚强的女孩,将来还要做个强大的母亲,爱与包容必将生生不息。

没有人永远十七岁,但永远有人十七岁。十七岁的你们,或者曾经十七岁的你们,不妨走进《蛰伏》,来书写你们的青春与担当。

文章作者:先锋通讯社桐乡记者 文/袁子嵋 编辑者:黄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