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零是一个异常大胆和无惧的人。”这是我在看过李零写的《丧家狗》后想到的唯一的评价。这不是赞赏,也不是批评,但是却旗帜鲜明的表达了我的看法,对于《丧家狗》这本书,我并不是完全赞成李零的观点的。我认同他的孔子不是虚化了的圣人,不是高高在上的贤者,而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追求理想却终生生活在道德王的幻想中无法实现梦想的孤独的人的观点,但我不认同他说孔子的王,公,侯,圣的封号都是假的,真的只有一个,即“孔子活着的时候就是教书匠”和孔子只是一个被神话成社会道德符号的被利用者的观点。

李零的书,一向简单朴素,语言直白,没有故作矫情,也没有随波逐流,他有自己的立场。就像《丧家狗》里他说的那样:“得结论,要不跟知识分子起哄,也不给人民群众拍马屁”。他对待孔子,对待《论语》,自然得体,恰如其分,他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不带任何压力与外力的去读《论语》,怎样轻松怎样读,怎样纯粹怎样读,读完了,他动笔去写《丧家狗》,写的时候,他还将自己立身于狂追热捧孔子的众人之外,做一个旁观者,希望尽力去做到客观,做到还原真实历史。在书中,他不赞成神话孔子或者说是架空孔子,他觉得孔子也有难以避免的缺点,所以他毫不客气的一阵见血的指出来,不去管那些尊孔捧孔的人如何大惊失色,如何去脸红脖子粗的反对与辩解。。他坦率,遵守本心,李零的这种写作态度,一方面来看,与文革时敢于反对政治性批孔,哪怕被毛泽东骂,被周恩来骂还是前后如一,表里如一的梁漱溟先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丧家狗》是什么呢?它不仅是孔子,是《论语》,它还是当代现状,是反思清醒。一提起孔子,无数标签就出来了:私学的创始者,弟子三千的传奇人物,儒家的创始人,封建王朝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中国几千年的代表人物,标准的道德楷模,现当下无数人热捧的的圣人……孔子的标签有太多太多,但《丧家狗》里只给了一个标签——孔子是一个孤独者,一只丧家狗。看到丧家狗三个字,大多数人第一反应会是哗然,孔子是丧家狗?怎么能这样说!这不是对孔子的不敬吗!其实,《丧家狗》里的这三个字原来是没有贬义的。李零在书中写到: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又根据史实记载孔子的确说过自己,“形状,末也。如丧家之狗,然乎哉!然乎哉!”但是,既然说了原来两个字,那就说明最起码在我看来,李零在《丧家狗》后来的看法已经和原来的这种看法偏离,后面的他已经隐约将丧家狗当成了贬义词,而不是中性词,这是我对这本书的一点不赞同,我更希望李零能更尊重孔子一些,当然,这只是我一个人的看法,算不得准确。书中说孔子是一个没落了的贵族的后代,是一个倔强的想恢复周礼的人,是中国的堂吉诃德,他提出建立一个中国的乌托邦,幻想着道德王的出现,可是却一生不顺意,我赞同这些观点。孔子此人,生平主张仁爱礼义,纲常伦理,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他开创私学,门下弟子三千,真正受教者七十七人,他虽然没有为各国所接受,但他的弟子却被很多国君所用,并为后世儒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去世之前从来不自认为是圣人,也从来没享受过圣人的待遇,但他去世之后却被门下众多弟子捧为圣人。子贡,有若,宰予倡之于前,孟子,荀子和之于后,因此,孔子之所以为圣,不仅是因为封建王朝统一思想的需要,还是因为他的弟子的推崇,李零在书中写,“老师不当圣人,学生怎么当?”这句话在书中这个敏感的位置,不难看出李零对其弟子的嘲讽。我不知道孔子的学生是真的认为孔子很伟大,所以竭尽全力推孔子为“圣人”还是想借此提高自己的门槛,但我想,孔子本人的魅力在其中一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丧家狗》这本书副标题是《我读论语》。书中认为,《论语》一书,可以说是一本对话录,书中主要是三类对话,一类是孔子与弟子的对话,即典型的“孔门对话”,一类是孔子与当政者或问学者的对话,还有一类是孔子的自问与自答。这三类对话虽然各不相同,但思想却是相同的。《论语》中有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有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有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有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有孔子的喜好:远小人,不近巧言令色者,不近不忠不孝者,为人谦虚谨言。还有孔子的固执:反对种地,尽力去维持遗老遗少的贵族的最后一点苍白的尊严。《论语》书中有大智慧,有大道理,也许其中的观点在现在看是失真的,但是这放在古代绝对是最璀璨的思想!而李零的解读:《丧家狗》是一个独特的独立的思想。《丧家狗》中说“道德的供求规律是,生活中越缺什么,它才越吆喝什么”。在当今社会,因为道德面临挑战,所以孔子热了起来,但只是生搬孔子,生搬《论语》,终究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所以,面对“孔子热”,面对道德挑战,只能从个人做起,一步一步做起。而不是空想,不是狂捧。
我不认为李零的书中观点是全对的,但李零的书还是给了我很大的感悟。不止是因为他写的是孔子,写的是《论语》,还是因为在如今这个信息化大爆炸的时代,李零还拥有着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坚定的思想,他不在乎他人的批判与否定,他敢于站在一个危险的位置发表看法,这是很难的一件事。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文学作品空前增加,一种类型的作品才出来,后面就瞬间跟起一片仿冒品,比如说《盗墓笔记》的出现引来了一片盗墓作品热潮,可是却没有真正的能超越盗墓笔记的精品。真正的好书是轻易写不出来的,李零的书就可以给当今随波逐流的作家们带来一些启发,写书,文笔重要,才思重要,但是个人想法最重要。不能因为“孔子热”便去肆意的称赞捧高孔子,《论语》该不该读,怎么去读,这并不是一个“孔子热”的社会现象便能决定的事,每个人要有自己的看法,不能随波逐流,也不能盲目跟风。
孤独的人,每个时代都有,且最孤独的往往是看上去最光鲜亮丽的那些人。我赞成李零的“现在的孔子热,热的不是孔子,孔子只是符号,因为现代社会失范,道德失灵,急需代用品,所以,被包装后的孔子重新出现了。”的观点。孔子生前孤独,死后热闹,这是一个讽刺,“丧家狗”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孔子离我太过遥远,《论语》我不太精深,对李零的《丧家狗》这本书,我读的还不是很深刻,也因此难免有观点不妥当的地方,这只是我在看过《丧家狗》之后的一些看法,不论对错,能够表达出来,便是我所想的。
文章作者:14编辑出版学 程盟茹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