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像多多一样地活着——浅析《天堂电影院》

发布时间:2014-03-18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作品《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被称为“时空三部曲”。这“三部曲”在世界影坛上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其中,《天堂电影院》也被誉为是他个人一生的写照。多多从充满稚气的孩提时代一直到事业有成的中年时期都没有改变对电影的热爱。为自己所爱的人去放映电影,这是多多和托纳托雷共同的念想,同时导演想要告诉观众的是:人活着,就一定要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影片中的环境背景主要设定在电影诞生后不久的年代。电影作为本片中最重要的道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1895年发明以来,电影以综合艺术的身份影响了全世界人们的生活方式。影片中的天堂电影院让小镇的人们寻找到了独特的生活乐趣,人们为之高兴,为之悲伤,更为之疯狂。有时人们甚至拿着凳子等到半夜也不在乎,只求能在银幕下痛痛快快地笑一场、哭一场。在刻画观众的观影状态时,导演采用对比蒙太奇将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观众的心理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从侧面表现出电影对人们生活的意义,这也是影片故事叙述的一大前提与基础。

影片在整体上采取了倒叙与插叙互相结合的结构,通过中年时期的莎瓦托的回忆来叙述情节,逐渐展开他与电影放映者艾费多之间深厚的友谊。电影院曾在多多少时着过一次火,当多多用弱小的身躯奋力挽救艾费多时,画面从回忆转到了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现实,莎瓦托躺在床上思绪万千,之后便又转到了回忆中,开始讲述他年少时美妙的初恋。当二人陷入爱河、深情接吻时,画面又转到现实,此时雷声变得更响,闪电变得更耀眼了。这雷声与闪电代表着生活所带给他的打击,同时也间接成为了他回到家乡去参加艾费多葬礼的动力。当事业有成的多多回到家乡,有的人模样没怎么变,有的人都掉光了头发,也有的人已经躺进了棺材,不过他们终究还是未变,但陪伴他们一生的天堂电影院却面临着拆除。在电影院爆破的一瞬间,所有人都失去了对他们而言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信仰的东西。影片最终以一组曾被剪辑的吻戏片段结尾,这些吻戏不仅使得电影更完整了,同时也象征着拥有这一切生老病死的生活才算是完整的生活。

真正完整的生活不在于物质财富,而在于其意义与价值。电影放映员艾费多在自己的岗位上奉献了一生,他想方设法地使得想看电影的人们能够看到电影,为此哪怕失去了双眼也未曾有过一丝后悔。因为能够听到观众们欢呼雀跃的鼓掌声,便是他活着的意义所在。在它失明后,多多延续了这种意义,并且使它变得更加光明与伟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经常将这样一句话挂在嘴边:活着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着。在影片结束后导演用一些组合片段告诉观众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时光总是那么一瞬年,让观众能够认识到如何像多多与艾费多那样有意义的活着,并且能够自己去朝着那样的方向走下去。

文章作者:先锋通讯社桐乡分社记者 杨启琛 编辑者:谢薇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