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部电影中的所有角色而言,桐岛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以至于退部之后他的朋友、女友、排球部的队友们都发疯一样地想把他找回来,到最后却发现这些同学的人际关系已经慢慢由正常走向崩坏;对电影之外的观众而言,桐岛则是一个类似戈多的虚无的存在,他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退部之后引发了怎样的闹剧。在这一点上,《桐岛》和上世纪的戏剧《等待戈多》有诸多的相似点,它们关注的都是其他人在“等待”过程中的各种状态,在略带荒诞的戏谑中开掘出更深的含义。

小格局中的大“网络”
《桐岛》的背景只是某一个普通的高中,但是其中牵扯到的人物关系和相应的故事发展脉络却是相当庞大的。原著小说以文字为载体,可以很轻松地将故事的主干和各个分支介绍完整并且条理清楚,但是要把这些落实到影像中就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不过导演和编剧自有他们的妙计。在开场(星期五)和结尾(星期二)的戏份里,多视角叙事就帮了大忙。尤其是星期五,这一天发生的事件是最复杂的,也是影片着墨最多的部分,因为在这一天里不仅要把所有的人物都介绍出场,把他们的基本性格、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在学校中的地位表达清楚,还要把桐岛退部带来的影响也做一个初步的勾勒。所以这天的故事情节发展用了四组不同的人物视角,于抽丝剥茧中将巨大的信息量缓缓呈现,最终呈现出一种“银线穿散珠”的效果,条理明晰,流畅自然,观众还能在情节碎片的拼接中自得其乐。
另外一种巧妙的方法是利用景深镜头来协助叙事,提供信息。干净、工整、有线条感,这些本身就是《桐岛》的摄影及画面的特点,在此基础之上的景深镜头无疑又使这部电影摆脱了视觉上空洞的美。例如管乐部的泽岛和电影部的前田第一次在屋顶对峙的时候,其中一个镜头里,主体是说话的泽岛,而画面中虚焦的部分则是三个打篮球的男生被另两个女生匆匆叫走的情形,这正好呼应了之前这群人乍听“桐岛退部”之后心里十分诧异的情节。还有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镜头,出自女生四人组在石凳上谈话的那场戏,这个镜头将其中的三个人置于一个画框里,却让她们错落有致地排列在一个纵深空间内,如此一来,这三个人看着不但不会显得呆板,反而十分富有层次,更重要的是突出了这些女孩们各怀心事的特点。景深镜头的不断出现证明了电影的视觉语言在本片中被熟练运用,不但将《桐岛》从其文学蓝本中有效分离出来,还给它贴上了独特的影像标签。

高中生间的“微”社会
片中众多的高中生们组成了一张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犹如一个微型社会。社会上的人物或许会被分为三六九等,而这些十几岁的学生们虽不至于被扣上“上层”或者“下层”的帽子,却可以有“优不优秀”或“受不受欢迎”之说。泽岛和前田就绝对是“不受欢迎”的名单中的一份子,前者内向而毫无存在感,后者一副文弱书生的屌丝样,他们在班上的座位都被相应地安排在一前一后的角落里,以显示他们与大多数人的疏离感(由此可凸显编导的别具匠心),就连在学校的关系网中他们也不例外地处在边缘位置,只和几条人际线索有所交集。相反,以桐岛和宏树为代表的学生则是“优秀”的代名词,所以前者的退部会像引发蝴蝶效应一样的巨大影响,不过这其实在预料之中,因为桐岛说是“退部”,实际上则是从全校的人际关系网中彻底蒸发,还毫无预兆。所以,再来看本片使用的那些类似《疯狂的石头》或者《罗生门》的多视角叙事方法,会发现这又不仅仅是理清了故事情节这么简单,它更带有一丝嘲讽、反思这种学生间脆弱的人际关系的意味。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人际关系大厦的崩塌从不同的方向看也是尝得出不同的味道的。
《桐岛》中有一个容易被观众误解的地方,就是“小霞欺骗和玩弄了前田的感情”,实则不然。从剧情里面我们知道小霞其实很早就有男朋友了,而她对于前田若有若无的示好纯粹是因为她很欣赏、佩服这个全心全意热爱电影的男生,并不带有半点爱慕之意。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当大家嘲笑着前田和他看似“无聊”的电影作品的时候,小霞是很少跟着一起笑的,而这一点又和另外一个叫实果的女生很像。实果对于排球队的替补球员非常刮目相看,因为这个水平不高的替补球员要在桐岛退部之后代替桐岛的位置,因此一直在刻苦训练,却被大家看不起。小霞和实果对于周围的人的想法可以说是非常相似的,她们不像四人组中另外两个女生那样刻薄、无脑;而她们对于前田和替补的情感也仅仅是对他们的尊敬,是不忍心破坏他们的自尊心的表现,而非“玩弄感情”。当然,前田看见小霞在偷偷谈恋爱之后还是十分难过、不太能接受的,所以在影片的高潮时分,他“拍摄”的B级片里僵尸也咬断了小霞的脖子,这算是对于自己失落心情的一点“补偿”。
更加令人费解的是这部影片的主题思想,它的确不像开场和结尾的多视角叙事那般显而易见,而是比较隐晦。不过,这个问题的答案都蕴藏在最后几场戏中——“不受欢迎”的前田的一番有关“为什么要坚持拍自己的电影”的话,硬是把“优秀”的宏树说得哽咽了,乍看之下的确有点让人莫名其妙。但是细细想想,像前田这种游离在校园人际关系边缘的不受关注的人,不也正是最不容易受干扰的那一类人吗?他带领着电影团队,只是简单地想要把自己的电影拍摄并制作出来,桐岛退不退部没有给他带来不可克服的的挫折,而是让他变得越来越坚强,最终让他从一个不敢和女生交涉的胆小鬼,变成了敢主动站出来维护剧组利益的领头羊。这和那些关系网崩坏了的学生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是对他们绝妙的讽刺——他们没了桐岛什么也做不好了,还不如一个拍校园cult片的家伙,所以在这钟意义上前田才是那个真正优秀的人(这也正是前田的扮演者在演员表里排在第一位的原因)。宏树正是突然意识到了这一点,才会在当时什么话都说不出来。这是给宏树这些“能干”的学生们上的一课,也是超越“崩坏闹剧”、多视角叙事和景深镜头的最具深意的主题所在。
说到底,等待戈多毕竟是一个不靠谱的事儿,它可以反映出生活的荒诞,却不能拯救荒诞中的人,也不能改变这种荒诞本身。因此,与其等着一个不知道何时会出现的人,不如摆脱掉对于这个的依赖和期望,依靠自己的力量奋斗下去,总是没错的。
文章作者:先锋通讯社桐乡分社记者 郑永杰 编辑者:唐佳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