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诗经,应是从广为传颂的佳句开始,“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等,也曾在许多古文中看到不同的引用,却也不知其出处。初中时曾学过《诗经》的开篇《关雎》,曾被其语句深深吸引以及震撼,“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想象中的场景即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公子对心爱的女子所作之诗,阅读后才知虽是热恋,却是不得,集中描写的是青年“求之不得”的痛苦,只能在想象中和她亲近、结婚,感受到了主人公的痛苦,也对诗的本意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觉得是风流倜傥的公子潇洒地诉说衷肠,更多感受到的是受尽相思之苦的青年的哀愁。

此次精读《诗经》,发现多是妇女思恋自己的心上人,或是天人永隔,或是丈夫在外,或是丈夫在战场与敌人抗争,或是受到家族以及当时社会的不认可以及阻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虽是在那封建社会,妇女的地位处在底层,无法选择自己的婚姻以及恋爱的自由,但是她们的思想却是饱满的甚至是跳跃的自由的,这也给我很深的感悟。都知道古代女子要遵从三从四德,要守妇道,并且出门都受到限制,但这些都无法阻挡她们思想以及灵魂的自由。但这其中也不乏有敢于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去抗争的描写,例如《诗经·齐风·东方之日》中描写的就是一个女子追求诗人自己,更有《诗经·郑风·山有扶苏》中女子因找不到对象而发牢骚的诗,“不见子都,乃见狂且。不见子充,乃见狡童”,这些描述自己遇到的都不是正人君子而是疯癫亦或是滑头小子的诗句,都显得那么的可爱直接,活脱脱像我们现在女性找不到意中人在发牢骚。
只有在用心去感悟《诗经》后,才会发现自己的主观思想是多么的臆断。就像未读之前,总会觉得这是文言文诗句,不是白话文,若我去品读定是无法理解诗中句子所要表达之意,看与不看没有什么区别,就算看懂了,诗中的封建思想定是我不能认同的。在尝试着去读之后,诗中的妇女就好像生活在我们的周围,她们同我们一样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勇于表达自己的爱恋,也有因为被抛弃经历失恋而悲愁,诗中的男子亦有抛妻弃子花心之人,也有对妻子忠贞不二,“虽如则云,匪我思存”,亦有对心爱女子求而不得的受挫青年。还有怀才不遇思家念家的在外漂泊者,有出征服役为国为民的勇士,他们的形象都是那么的鲜明,那么的可爱。
其实《诗经》好就好在它所描述的并不是一两个人的思想,《诗经》是集合了不同阶级不同地位的人的思想。而且《诗经》是那么的真实,其中对现实生活所抒发的感情是那么的强烈那么的浓厚,读完《诗经》就似乎能在脑海中浮现出当时人民的生活,有的被阶级剥削深受奴隶制迫害,有的直接对统治者展开斗争,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勇于追求是那么的鲜明,也是那么的引人深思。而《诗经》的语言也是那么的平实,有些大胆直接地抒发自己的爱恋之情,是那么的自由奔放,就放在现在,也不是易事。
文章作者:15信管2班 应婉婷 编辑者:毕雯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