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活着?生活着!

发布时间:2015-12-30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余华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

老师说,对于福贵的“活着”,我们可以读的很悲观,人活着,便是活着。青山依旧在,万事转头空,活着而已。我们也可以读的很积极,历尽世间磨难,尝遍人间悲苦,是强大的毅力与不败的灵魂使生命屹立不倒,活着就好。

我想说,现在,有太多太多的人仅仅是活着,而不是生活着。活着很容易,生活比我们想象中的艰难太多。

生命,很伟大!生命,太伟大!

孔子有言:未知生焉知死。对生的崇拜和对死的敬畏,从古至今都是一样的。一个无法好好活着的人是没有资格体验死亡的。史铁生认为死亡是一个必将到临的节日,我不知道别人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但当我看到这句话时,真是共鸣到要落泪了。真的没有比“节日”一词来形容死亡更贴切的了。我认为,那边的世界一定很美好,不然,你看,为什么去了那个世界的人没有一个愿意回来的呢?也许这也是为什么那边被唤作“极乐”吧。

毕淑敏在临终关怀医院采访完后,写了本《预约死亡》对我的感触很大。其中她写道一个即将死亡的老人在最后一秒被抢救回来后,毕淑敏问他感觉怎么样,老人说那边很美,很静。

“害怕吗?”

“不,为什么要害怕?我想就这样不回来了!”

老人的话给所有人当头一棒,任谁也不会想到老人会如此回答。隔着书页的我,也是除了震惊别无他想。这就是我第一次认为死亡是一个“节日”,或者说是一种解脱。

福贵几度白发人送黑发人,送走了自己的母亲,送走了自己的妻子,送走了自己的孩子和女婿,甚至是只有几个月大的孙子也没能好好地体验这世事的悲欢。我们为福贵的命运感叹,也为最后只剩福贵一人而唏嘘。但最后又不得不承认,在封建的旧中国,他们活着,难道就不会受到其他的迫害吗?封建的压力,文革的迫害,三年饥荒,真的都能扛过来吗?也许,死亡对他们来说也许真的是一种解脱。

我们同时又不禁想,福贵一人活着有什么意思呢?经历了如此多的生命沉浮,有几人能够承受得了?为什么不也结束自己的生命,随亲人而去呢?也许那时我们不是为了最后孤身一人而感叹,而是为一个大家族的没落而唏嘘了。福贵最后一个人坚强地活了下来,这也是福贵最打动人的地方。

福贵因为好赌中歹人圈套,由一个不学无术的地主家的独子沦落成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几度命运周转:气死父亲,沦为佃农,被抓壮丁,几度见证亲人离去……最后福贵参透了生死,看破了红尘,在夕阳下安然的看着老牛犁地,然后和那头跟他一样长命的老牛一起好好“活着”。

我们既看到了如鲁迅所说的“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所体味到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我们又看到了父母妻儿在困难时同甘共苦,不离不弃的人间亲情;同时又感受到了浪子回头金不换、息黥补劓的勇气与决绝;最后,还有,活着即是一切的真理。

生活就是这样,时而给你希望,时而又让你感到绝望得找不到方向;它常让你微笑,也常让你流泪。

福贵终于租了田地准备本本分分的耕地打算改过自新重头再来的时候却被阴差阳错地抓了壮丁;有庆的运动天赋很有可能成为运动健将然而却不明不白的给市长夫人输血死在输血桌旁;凤霞嫁给了二喜刚刚开始他们的幸福生活却讽刺的

和弟弟死在同一家医院;二喜因为意外死在了工地上;外孙苦根因为几颗豌豆而窒息。可以说福贵的人生是不幸的,生活总是一味地打击这个脆弱而可怜的家庭。

而真正的残酷不只在于它对福贵的一味的打击,更在于它对即将到来的幸福的扼杀。然而,令所有人落泪的是,福贵把这一切的变故,一切的不幸都一个人扛了下来,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自暴自弃,更没有崩溃,因为知道在命运面前所有的言语都是苍白的,放弃也就意味着结束一切,这时候选择坚强地活着才是最令人钦佩的。

福贵平静地叙述自己的人生,平静地述说着自己经受的苦难,平静地令人害怕,也令人寒心。这也正是福贵这一人物令人印象深刻的原因,也是我认为福贵伟大的地方。

不同的人面对相似的苦难,相似的生活却往往有相反的处理结果,可以说是霄壤之别。那些受到点打击就轻生的人,有什么资格说自己的生活充满了不幸呢?有什么权利拿着父母给的生命随随便便开玩笑,说不要就不要了呢?还有那些成天在网络上发些伤感的文章,悲天悯人的字句,仿佛全天下都对自己有愧,天空都是灰暗的,对比福贵,所有的都是无关痛痒的生活小事儿。

对于生活的态度,并不是取决于上天的眷顾与否,而是取决于你是如何“活着”,取决你要不要“生活”。

活着,就意味着不断地和死亡抗争,忍受,并z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生活,就意味着,我们要时刻保持生的状态,努力奋斗,争取一切,扛过一切,即使明日天寒地冻,山高水远,路遥马亡。

只有那些从生活的阴影中走出来的人们才能够体会到主人公福贵的顿悟和豁达,才能够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述的活着的真正意义和生活的真谛,其中的沉重和悠远远非那些沉迷于虚拟世界无法自拔的少年所能理解的。

福贵用他凄凉的一生告诉我们,活着就好,死亡的结果,希望的过程,对生的崇敬,对死的敬畏,我们无论如何都应该顽强地活下去。

《活着》这本书,可以说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大时代的背景下,内战、三反五反、文革……这么多的社会变革,我们又不得不思考,在那个时代里,像福贵这样或者有着相似经历的人还有多少呢?

生活中难得的温情被死亡一次次残忍地粉碎,只剩下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细细咀嚼这些沉重的回忆。也许这一切对于福贵老说都已云淡风轻,他终将会和自己的家人团聚,在这个世界上他已没有任何牵挂,但他却依然活着,不为什么,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然而,我觉得,福贵的活着才是真正的生活,毕竟他生活是有故事的。

活着本身很艰难,但延续生命就得艰难的活着,正因为异常艰难,才能体现活着更深刻的意义。

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

活着是为了生活,而生活却不仅仅是为了生活。

我们真正要学会的还是怎样在活着的基础上好好生活,毕竟生命,很伟大;生命,太伟大!

文章作者:章继伟 编辑者:黄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