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生日快乐,公主

发布时间:2016-04-29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刘同的新电影上了,场场爆满;杭州最美书店正式营业了,今天也是人山人海。乱花渐欲迷人眼,我还记得你最初的模样。

生日快乐,这是来自杭州的提前的祝福。

人的心情是不是就像一个水龙头,要什么样的心情只用拧开对应的龙头,情绪就像流水一样,轻盈剔透、是凉飕飕的。我也只是偶尔想起来你,也是偶尔一下想到思念,可是现在龙头的水似乎要把整个屋子都淹掉了。上礼拜,科比退役,他的职业生涯无比辉煌,但是最打动我的是他的“从一而终”——二十年啊,不说人生有多少个二十年,光是说这二十年里有多少争执,有多少低潮失眠的夜。如果可以,谁想每天都看到凌晨四点的洛杉矶,这是爱得太深沉,爱得太苦闷。

想想人们都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爱情——“一生一世”,“白头偕老”,“天长地久”,“海枯石烂”,“地老天荒”;再看看我们用什么样的诗句来写爱情——《诗经》中写“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唐诗中“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宋词写“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现在的流行歌曲,也总把地久天长挂在嘴边,但是往往说的最多的正是人们最难得到的——从古到今,这样的例子太少,但我们还是不断“天真”地相信爱情,“痴情”地对每一个人说:“你就是我的唯一。”

我从来不把“谈几次彻骨铭心的恋爱“作为大学的一个目标,这也不会是我人生的目标,我希望永远不会是,因为于我而言,这句话一旦说出口,就说明每一次的恋爱都不会用尽全力,一次恋爱的开始就在想着结束,我觉得这是不忠。

但是爱,往往又是那么让人印象深刻,情不知所起,于是他们相伴在黑乎乎的小路,看着远方亮着的黄色的灯;情到深处他们喧哗中安静地唱着《因为爱情》,“我的眼中只有你”;但是当他们以为情到深处在一起,“听不到风中的叹息”。于是,或是平静各自离去,或是在互相伤害中遍体鳞伤,亦或是死在“啤酒和摇滚的”夜色里,反正,爱死了,又独自一个人了,但是真的是爱吗?

有太多的人说爱是什么,有太多的电影在讲爱情,似乎青春的电影永远都拍不完,总是来一个火一个,但是除了收获了票房和“一阵唏嘘和感叹青春有悔”,还有什么?我也看了很多,但是没有一个是在电影院看的,因为我不喜欢拥挤——在我看来,看定影应该算是一种放松,但是在挤满人的影厅里,周遭都是叽叽咂咂的闲言碎语还有偶尔亮起的手机,走过的人,我真的很难喜欢上这样看电影的情形——所以我不会去看刘同的电影,这个学期也不会去杭州的新书店,人太多,就看不清它的本来面目不是吗?我们消费的是书店的书,还是那美到炫目的设计,每一张自拍都能赢得很多的赞?    

是不是只有到世界读书日,人们才会想起读书?书店究竟是什么?去过这么多书店,我看到的答案大多是“文艺”,“小资”,“消费”,一个个美丽的面孔出现在大大的手机屏幕里,偌大的精心设计的书店成为了最好的自拍背景。所以我说,那些在书店真正静下心来读书的人是最美的,我记得我说她们“才逾苏小 貌并王嫱”。

所以,我最喜欢的是还算是北京的王府井书店和西单图书大厦,就纯粹的是书店,没有其他太多的修饰,进去的都是爱书的,坐在地上看书的有小孩,有老人,有农民工,也有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但是,我又没办法反对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的书店的出现——书店总要身存,既然不是每一个城市都是北京,那么自然不用每个城市的书店都和北京一样。

就像爱一个人,一切有关感情的东西都是不能勉强的。

言归正传,人们在过度消费爱,消费青春。有些电影在制造“噱头”,在特意营造一种“气氛”,其实,青春走了不就走了吗,面对时间我们没有任何办法去改变;现实的压力还不够大吗,为什么哪有时间总是去怀念过去?所以我说,有些电影在可以营造一种“气氛”。同样,我最反感的是有些电影总喜欢在海报上用“你要你要”的句式,我和你,我和他都不一样,我们走在不一样的道路上,为什么总要说“你要”?就因为你拍了电影,占据了传播的高度,就可以发号施令了吗?

但我们还是太容易被这些打动,因为现实真的是太苦涩,我们需要寻找温暖。所以年轻的我们去读青春小说,去看青春电影,去恋爱。对于我,我只想好好地走好自己的路,两个人挺好,一个人也未尝不轻快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