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想去个充满江南温婉气质的地方,朋友说,那应该非乌镇莫属了吧。于是,在一个周末急急忙忙的赶到了乌镇。
到达时已经是傍晚了,第一印象是气温比杭州低,身上的衣服已经不足够御寒了,不愧是一个有1300年建镇史的江南古镇,果真是阴风阵阵啊。

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将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当地人分别称之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河网在乌镇内和主干道重合,连桥成路,流水行船,作成亦路亦水的形式。这个水网体系连接京杭运河、太湖和乌镇的池塘、水井。清晨从东栅出发,踏在布满苔藓的青石板上,它咿咿呀呀挽留我的脚步,仿佛是一个婴孩,又仿佛见证了它沧桑、绵延的历史印迹。乌镇的水灵在于柔波流转的水,更在于水边淡雅安恬的青青石板街。要说水是她的明眸,那么青石板街道无疑是她妩媚生姿的眉睫。徜徉在清幽的泛着油光的青石板小路上,使人难免生出暖暖的暧昧情愫。真希望逢着的是一个雨天,逢着戴望舒笔下那样一个“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东栅酿着乌镇人的美酒——三白酒,天然原料纯手工酿成。何谓三白酒?《乌青镇志》上说:“以白米、白面、白水成之,故有是名”。此酒醇厚清纯、香甜可口,男女老少皆宜饮用。以其香气浓郁、酒味醇厚、入口绵甜、回味爽净、余香不绝而名声远扬。几百年来风靡江南,经久不衰。三白酒除了55℃的三白酒外,还生产12℃的白糯米酒以及4℃的甜白酒。
一群夕阳红旅行社的大妈大叔冲上来,嚷嚷着尝一尝,我忍不住抢了一杯来品一品,只觉得口轻劲浓回味良久。

小桥流水,桥是江南水乡古镇不可或缺的。乌镇的桥更是别具风姿,这些桥最早建于南宋,大多始建或重建于明清,有些桥还题有桥联。有“百步一桥”之说,“桥里桥”是指通济桥和仁济桥两桥成直角相邻,不管站在哪一座桥边,都可以看到一个桥洞里的另一座桥,堪称桥景一绝。最有名的当属“逢源桥”。此桥分左右两边,据说古时男女授受不亲,男左女右来去各走一边而得名,又有“左右逢源”之寓意。电视剧《似水年华》热播后,剧中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更使此桥名声大振。许多人取其谐音“逢缘”,既指相逢即缘,又暗喻有缘人在此相会,给人平添许多想象的空间。不禁让人想起那句:“我愿化成一座石桥,经受五百年的风吹,五百年的日晒,五百年的雨打,只求她从桥上走过。”那这些古桥等候了千年到底是在等哪位心爱的姑娘呢?

春日的乌镇总是焕发出蓬勃的生机,草绵绵的,风轻轻的,带着些春天泥土的气息,荡起田野间的秋千,视野望向广袤的龙形田,整片的油菜花海;放飞手中的风筝,回归童真田趣,感受一份奇情异趣……思绪随意飘扬,身边尽是赏花扑蝶、踏春出游之人,回忆起梦中乌镇的春天,感受一份设身处地的现实美景。

文章作者:先锋通讯社专题部记者 王银洁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