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没想过,我也会因为一个人而如此向往一座城市。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永平镇、陈家寨乡、彭家湾村、的牛皮岭半山腰。当代文人陈运和《诗魂》一诗称之“这里埋着一个不朽的诗魂、爱国的英灵”。而这个不朽的诗魂、爱国的英灵就是属于那个让我魂牵梦绕的人——辛弃疾。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但在我心里,他不止是一个词人,他是政客,是将士,是一个全身上下都闪耀着传奇色彩的汉子。 辛弃疾出生时,他所在的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辛弃疾的先辈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并常常带着他“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在他二十一岁时, 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于是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二千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而耿京在军中一直如大哥一般待他,难以咽下满腔的怒火,他毅然决然只身率领五十骑杀入万人的敌营如入无人之境,生擒叛徒,并把叛徒押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在起义军中惊为天人的表现,以及辛弃疾让人咂舌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也使得当时的天子宋高宗不禁赞叹——“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于是天子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稼轩才二十五岁。
不管后来是因为什么原因更为喜欢他,最初了解他的原因,都是因为他的词。还记得最初喜欢上他,是因为一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豪气一洗儒生酸,从此便不能自拔的喜欢上了稼轩,喜欢这种壮烈的美感,喜欢这种沙场的雄壮,也喜欢这种梦与现实之间的迷离美感。从小就有英雄情结的我,在爱上稼轩后,却又被他的其他风格所吸引,不论是“恨此中风物本吾家,今为客”的忧国忧民,或是“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豪言壮语,又或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潇洒多情,都让我为之钦慕不已,一发不可收拾。
然而稼轩的一生最终还是悲剧收场的,不论多少才情能力,还是沦为了时代的牺牲品,在临死时仍大呼三声“杀敌!”而去。他那消磨不得的恨,也只能随着郁孤台下的清江水,卷着后人的惋惜向着时光的海流汇去。他最终还是选择葬在了上饶,这个他在晚年留恋不肯离去的地方。带着我的一份牵挂与向往,也许有一天我会亲自去上饶看一眼稼轩,解了这份牵挂和思念。
文章作者:先锋通讯社桐乡记者/胡卿卿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