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记忆里,都应该有一份自己家周围属于菜市和摊贩所组成的小市场的嘈杂与温暖,那里有昏黄的灯光,有喧闹的人声,有下了班的工人,有接小孩放学的家长以及那些混合着的食物的香味,吵吵闹闹的,很寻常,也很属于生活和家乡。而走进浙传,走进桐乡校区,作为一所大学,浙传的周围,能给予这种感觉的地方,当然是环西小区。现在,无论你是14级新生,还是大二大三在校老生,都应该仔细的看看环西,看看浙传周围,这个留有家的市井温暖的地方。
下午两点,冯爷爷开始在市场上支起自己卖臭豆腐的摊子,一天的生意由此开始。他总围一个白色的围裙,拿着铲子,把一块块四四方方的豆腐紧挨着在铁板上排列整齐,浇上油,满盘的豆腐滋滋的冒着小泡。豆腐三块钱一份,十块一起装在圆圆的纸盒里,有学生来买豆腐,他呵呵一笑应了声“马上好。”接着拿起旁边的瓶子,抬起手腕一下一下挨着把每一块豆腐撒上胡椒,不多不少,每一块豆腐上都差不多的量,然后再一个个拿着筷子码放整齐,中间竖着六块,左右两边各横着放两块,也是不偏不少。“今天又休息的呀,要打包不?”冯爷爷总会这么问,然后笑着看一眼买豆腐的人数,放上几根牙签,一手拎着袋子结,一手托着盒子把豆腐递到来买的人手里。
家住环西的郭阿姨在不远的地方卖水果,摊位不是最大的,一块地方摆满了一筐筐不同种类的水果,当季的橘子五块钱四斤,柚子五块钱一个,“小姑娘来了呀,今天要点什么,随便看看啊没关系的,想要哪个尝尝看啊随便吃没事情。”上扬的声音每次都充满了愉悦。据同学说,每次提着水果去结账,阿姨不是抹掉零头,就是免费添上一个梨子或者猕猴桃之类的水果,“来我这里买水果什么时候多要过你的钱啊小姑娘,你们都是学生嘛。走的时候慢点走哦,下次再来。”每每离开,阿姨总会这么说,同时嘱咐骑自行车的人要把水果分开放,不要压坏了篮子。
等到下午四时五十分,浙传下午的最后一节课结束,出工的人也陆陆续续回来,环西小市场上的热闹才算正式开始,唐奶奶也随之进入了最忙碌的时候。唐奶奶一家都住在小市场旁边的那栋楼上,一到黄昏,唐奶奶便架起两口铁锅,一口锅煎土豆,一口锅炒面,都是四块钱一份,锅后面摆一张桌子,上面放着一筒筷子和一包纸巾,每每有同学想坐下吃完再走,奶奶便会开心的点头“要的要的,当然要坐下吃。”,我们去的时候天已经黑下来,唐奶奶在灯下把一小盆土豆洒上醋和盐巴拌匀,边拌边问“要不要辣椒啦你们?”“不要的。”我们摇摇头“不要辣椒不好看的啊,有点辣椒红亮亮的,漂亮得很。”唐奶奶摇摇头,有点不好意思的笑着将土豆端上来。等我们刚吃第一口,唐奶奶马上回头“咸不咸啊?”她问,我们摇摇头,她又笑,拉张椅子在我们对面坐下,我们头上面是一盏亮黄色的小灯,街市上最普通的那种,整条不宽的街拉满了这样廉价的小灯,昏黄的灯光照在一个个手里提着水果蔬菜的穿梭着回家的人身上,感觉熙熙攘攘的。唐奶奶的丈夫姓陈,天一黑就来帮她,奶奶看着陈爷爷在锅前左一下右一下的收拾,突然回头问起我们大三大四学生的情况。“他们去哪里了呀,是不是很忙的,都不再见他们来了,你们一年级好啊,可以常出来。有几个三年级的好久不见他们了,他们还去我家耍过,帮我们全家拍过照片嘞,那是我们全家第一次拍照片,他们忙的,都不再来了。”奶奶说,黄色灯光下布满皱纹的脸还是笑着的。
夜色下的环西全是星星点点的灯光和喧喧闹闹的人声,一间间饭店里坐满了下了课出来吃饭的浙传学生,“爱情小火锅的夫妻店主总会少收个一两块或者赠几串豆皮儿。”、“胖哥铁板炒饭的阿姨会劝你加点辣椒才叫吃炒饭,更够味道。”、“川菜馆的铁板日本豆腐实在太好吃,每回去那里吃饭正对着电视,边看边吃像在家里一样,付账的时候老板总要和我们聊天,上回还问我们什么是万圣节,说我们年轻人总爱过西方的洋节。”同学们互相看着笑起来,笑容里充满了对日常生活温暖的喜爱。
文章作者:曹恩语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