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韵味五柳,美丽杭州

发布时间:2014-11-03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南宋时,杭州是都城,繁花似锦,而小小的五柳巷,正是其中的一个缩影。10月26日,记者来到了杭州最具历史文化遗风的街区之一,五柳巷文化街区,探访那些隐藏在老街旧巷中,被历史沉淀的独特风情。

河边寻烟柳,小巷访画桥

   五柳巷之所以名为五柳,皆因南宋时此地修有一座“五柳御园”。如今的街区内并非真只有五棵柳树,“五柳”一词如今和同出自陶渊明之手的“桃花源”一样,随着时光流转,成为了风雅的文化符号。

   乘地铁从城站站下车,不远就是五柳巷历史文化街区。初入五柳巷便有种恍若隔世之感,就好像行走在这里,就该穿旗袍撑油纸伞缓缓而行一样。白墙青瓦,古井飞檐,虽然多年前就被开发成旅游景点,依旧住着不少的老杭州人。三两居民一边摇着扇子一边闲聊,旁若无人坐在石阶上用木盆洗衣的姑娘,矮墙边嬉戏追逐的孩子们,随处可见浓郁的生活气息,似乎并没有随着游客们的到来而改变。

   现在的五柳巷俨然成为了杭城特有休闲文化街区的代表,然而旧时的五柳巷却并非如此。历史内涵深厚,历代遗迹众多,年久失修,乱搭乱建现象严重,街区原有的风貌已经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2002年《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将五柳巷列为保护历史街区之一。

   通过修缮重建把零散的历史碎片一点一点串联起来,才有了今天江南水乡韵味浓厚的五柳巷。

艺术是笔尖上的修行

   说来也巧,探访五柳巷,恰好赶上了一年一度的杭州美术节。杭州美术节已成功举办四届,成为杭州具有品牌价值的大型文化艺术活动之一,更成为了上城区乃至整个杭州市的文化名片。今年的杭州美术节依旧采用游园探馆的形式,游客集齐了十三个展馆各具特色的印章图鉴之后,服务处的工作人员还会送上一份小小的礼物。

   如果说美食是舌尖上的体会,那么艺术则是笔尖上的修行。艺术海纳百川,同根同源,不同的艺术家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彰显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对生活的赞美。文玩淘宝馆累积着收藏家们对古物珍器的兴趣与热爱,馆中的工作人员娓娓地为我们讲解宋代玉璧的来历,两边雕刻着繁复华丽龙纹的玉璧有着历史厚重沉淀的质感。书画惠民馆中,则荟萃着来自钱塘书画研究社、浙江一流画家群体的优秀作品。而走进童心绘童画馆,来自杭州各小学的孩子们稚气却又充满灵性的绘画作品。女红馆中旗袍精致细腻的盘扣,富有艺术气息的扎染作品,都将我们带回一针一线刺绣编织的那个时代,回顾曾经繁衍千年的女红魅力。

   佛家有句话:一户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艺术不是虚无的,真正好的作品会和人心灵相通,像静静伫立在那里的五柳巷那样,它本身就会吸引你驻足长留,让你感受到它的魅力。

保护文化街区,延续发展文脉

   微风摇曳里的点点新绿,廊腰缦回的脉脉沉思。虽然五柳巷历史街区再现了南宋市井古韵,借由美术节的成功举办,更是声名大振。然而通过采访,记者得知,这些古色古香的的展馆建筑,在平时并无他用,完全处于闲置状态。而张学良二夫人,赵四小姐的铜像旁,还仍有几幢破旧不堪,亟待整修的建筑物。

   各类活动热热闹闹,名人名作层出不穷,而文化只有贴近大众,才能具有繁华的基础。保护历史街区,不是修葺宣传就能了事,而是要激起群众们对于悠久历史的文化自觉,每一个人都能切实地参与到保护传播历史文化的行列中来,让一座城成为“活”的博物馆,这才算是修缮完成。

   秋深街巷槐花雨,夜静厅堂苇箔风。当每一个游客都不是为了跟风赶热闹,而是为了探寻文化的足迹慕名而来的时候,这千年的杭州城,一定会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