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关于出去玩这件小事

发布时间:2013-10-25

来源单位:

  记得大概是徐迅雷老师来学校做讲座的时候,讲过这么一句话,阅历不够,读书来凑。本意是想督促我们多读书的,我却在脑子里给他转了个弯——读书不是长阅历的唯一方法。
  约莫着是上个星期在格尔木的时候, 巴特青旅的老板酒喝多了,讲“要么读万卷书要么行万里路要么阅人无数”。我在脑子里又给他用自己的逻辑转了几个圈——照我这种短时间内易被人忽悠真假不辨的性格,阅人无数怕是增长段数的必经之路,不是有句话叫“越挫越勇”。
  我给自己定了个目标叫大学期间出去玩不拿家里一分钱的。这两年多来,也的确基本按照此思路来要求了自己,只是不免生活上稍稍苦了自己。可是,对于我这种没压力没动力的人,受虐也是一种快乐。往往不是因为你去过哪些地方你就开心了,到达不是旅途的终极意义。现在返回来想,准备出去玩的过程很多时候比旅途还叫人欣喜。列出的计划一次次被打破,看好的攻略遭遇哈姆雷特式的千面阻击,火车票怎么订旅馆住哪里,整整一个学期每天晚上都出去做兼职家教只有周日能呆在宿舍,研究陌生城市的地图是我最喜欢的事情。比之跟着旅游团或者同学在一个城市基本不需要操心的旅游,更倾向于包里装着自己提前做好的攻略盲目的哪怕压马路。看到的花都是新的,出现的麻烦除了叫自己更加清醒,犹豫不决的性格必须斩断外,原地满血复活的诈尸般打鸡血把自己也吓着过好几次。
  基本大学出去玩是遵循这样一种套:景区不是必须去的,被列为景区的也是有两把刀的;有同学陪是最好的,自己一个人也是更容易看清思考出一些东西的;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作为一个北方人,不出意外的话将来是要回北方工作的,未来没有什么机会做导游翻译或者诸如此类常出差的工作,来南方的机会怕是很少了吧,趁大学出去好了。特定时期看一些事情总是带有特定意味的,好的地方将来再去,同行是不同的人也会别有滋味。满世界留遗憾,满世界认识朋友还真是一件叫人开心的事情,总是能学到很多东西,大大小小的相遇,匆匆忙忙的离别,留了联系方式也罢,没来得及没反应过来要微信也不忧桑。一个人把想去的地方都去了,把快乐和悲伤都自己看遍了,再遇到什么的时候也不会生出大千世界我独傻逼的感慨吧。在拉萨的时候硬是没去布达拉宫,回来也没有看catv的纪录片;留了微信的鼓浪屿姐姐整天发代购信息悄悄被我屏蔽了朋友圈;看见藏野驴的时候心里悄悄叫了几声宝贝,结果光顾着捡垃圾怕它踢我没敢走近;火车况且况且半夜行驶脸贴在玻璃上期待也害怕着突然蹿出个女鬼什么的,这些属于个人的数不清的小欢乐是需要特殊回忆才能记起来,若干年后,撞见某首歌某个人某座城,感同身受的刹那间微微笑下便觉得世界圆满了。
  还是要出去走的,大三了,下学期就不能折腾了,我把战线拉得太长显得不务正业了。如果你们默默私底下骂过我傻逼也没关系,我把自己当时想做的尽量都做了,我想,该是变强大了吧。也可能,失去的比小眼界里得到的更多吧,谁知道呢,想起来妈妈曾瞪过我好几眼,我说,别说到时,到时我活不活着还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