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给予”,是自我付出,并丝毫也不期待等值的交换。——《觉醒之路》
爱是什么?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理解。就像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样。
如果你问我,什么是爱?我会说,爱是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家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凡事要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如果你问小孩子,什么是爱?他会说,爱是有父母的陪伴,爱是每天都有糖果,爱是每天开心,爱是没有痛苦。
如果你问新婚夫妇,什么是爱?他们会说,爱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爱是每天的一个吻,爱是一生一辈子心里只有你。
如果你问老人,什么是爱?他们会说,爱是每个醒来的早晨,爱是不计较付出,一直牵手走到最后。
所以啊,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对爱的一种定义,爱随着时间地点空间的不同,本身也会产生不同,不能奢求每个人对爱的理解都完全一样,毕竟,我们每个人,在这个爱的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只是我一直都相信,爱无处不在。
同样的我也一直相信我们体内都有一种爱是相同的——那便是人类间存在的大爱。大爱之所以冠之以“大”,是因为它没有完全的定义,适用于每个人,它没有界限,它没有条件,它没有差别,它没有阶级,它不管眼光,不管世俗,只管爱。
就像这次四川雅安地震中向我们展现的,就是一种大爱。雅安地震的消息一出,就有那么多爱的投向,就有那么多双有爱的手伸向……
一颗很小的爱心,乘以13亿,都会变成爱的海洋;一次很大的灾难,除以13亿,都会变得可以承担。
记得在网上浏览有关雅安地震的消息,很多很多的画面,很多很多的语言都让我不止一次湿了眼眶。
地震中,头部受伤的宝兴县4岁小朋友陈浩然,在军医为他包好伤口后,认真地向身着迷彩服的军医叔叔敬了一个礼;在芦山县人民医院门前,77岁的老奶奶袁仁英给前来帮助救灾的志愿者送菜;志愿者卢鑫在照顾地震中受伤的86岁老奶奶袁加秀;地震发生后,81岁的杨玉香老人听女儿说,医院躺了不少地震伤员,老太太就颤巍巍地一路小跑来到医院。看到到处都是伤员,把最后的口粮全给伤员煮了粥……
他们是正在受到灾害的人,却仍旧坚持救灾,他们是受害者,却没有只会在灾害前哭泣,而是用尽全力对抗,用尽全力去爱,我想,这就是大爱。
四川南充小伙张磊驾驶装载机赶赴芦山震区抢险救援,在翻越夹金山途中进行道路清障工作时,被山上滚下的石头砸中,连人带车滚下悬崖,不幸遇难;32岁的贵州姑娘汪策,在前往芦山地震灾区送药的途中被巨石击中,不幸身亡……
他们是志愿者,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心心念念灾区,没有人这么要求他们,一切都是由心出发,如果生命可以重来,就算他们知道自己这么做会失去自己宝贵的生命,我想他们依然会那么做的,我想,这就是大爱。
不仅是这次的雅安地震,无论在哪一场自然灾害中,人从骨子里流露出来的爱都是大爱。
别说你看不见爱,爱不是用看的,它一直都在,而且无处不在。
(文/先锋通讯社记者 袁茜翼 责编/陈慕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