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连绵数日阴雨之后终于等来两日美丽的大晴天,可惜好景不长,今日,虽没有绵绵下雨,却时时不见阳光影踪。从前我不觉得天气能够影响个人心绪,别人谈起因为阴天而心情抑郁的时候,心中还腹诽,又不是林黛玉,何必如此容易感伤;如今,自己倒染上了这般病怏怏的习惯,此一时,彼一时,一切都难说。
方才翻了翻北岛的散文集《时间的玫瑰》,里面写满了一些外国诗人的故事以及节选了一些他们的优秀作品,明明是一本值得细读的好书,翻了几页,竟失了耐心,放置一边,不再感兴趣。当初兴冲冲买回这本书,个中缘由仔细想来多半是因为此书的封面精美,朴素干净,十分讨喜,才忍不住出手。冷落它将近两年,寒假闲来无事随手翻来看看,片刻中而已,还是辜负了它。此一时,彼一时。
二
若一个人十分害怕自己生活发生改变是不是一种过于软弱的心态——害怕改变,因为不知道这个改变究竟是好是坏,若是不能全是好事,那就一成不变,这样心还安定些。
近来发现自己特别中意“痛苦”这样沉重的词语,仿佛它就能卯足了劲告诉他人我内心的感受,是得天独厚的贴合心意,不会过火,不会不到位。因为在这个年岁,我一再追求无瑕的没有漏洞的人生,我想要完美的净是绚烂色彩的生活,拼了命一般的去抗拒枯萎和悲苦。往往求而不得,心中欲壑难填,总觉缺一块,于是就理所应当一般的将这种空虚忧虑归类为难以承受的“痛苦”。我求而不得,我事事求而不得,我痛恨自己的无能,我无法面对与盼望中不尽相同的人生,我将这样逃避懦弱的心情依旧归类为难以承受的“痛苦”。那日看得简媜《温暖的空旷》中一段话:“你想起少年时固执的夺取单一的绚烂和快乐,抗拒枯萎和悲苦,不禁感到羞赧——真像浅塘在暴风雨面前痛哭。人生应如秋林所呈现的,不管各自在岁月中承受何等大荣大枯,一切都在平静中相互呼应、成全,共同完成深邃的优美。树的枯叶装点了磐石,苔痕衬托浮光,因容纳成就丽景。当 心胸无限空旷,悲与欢,荣或枯的情事,都像顽皮的松树偶然抛来的小果粒,你咽下后,微笑一如老僧。”我知道不应该如此轻易的将心中的情感就定义为“痛苦”,但是那种觉得自己已经无限接近“痛苦”真相的心情总是蓬勃着强烈得很。还要再过几年,我才能回想起“年少时”,得知现在的自己会是多么的幼稚愚蠢。耐心再等几年。
三
冬天究竟过去没有。我记得立春好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天气怎么还没有回暖。老天爷是知道在这个假期里面,我又暴饮暴食的长了数斤,才迟迟不肯让春回大地,让人们还是穿着厚重的冬装,遮挡走样的身材。
四
你们会不会好奇别人的生活呢?会不会想着当你不在的时候,他究竟在干些什么,过分一点,还想知道你在的时候,他脑袋里在想什么。我就很好奇。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就好奇别人的生活,我想知道他们究竟是怎么样长到现在这个样子的,和我相同,或是和我大大不同。
我将这种心态定义为“善意的窥探”。前一段时候,我对社交网络的恐惧到了巅峰,我觉得我被它们绑架了,我被铺天盖地而来的别人的想法,别人的生活抓住了,你不看害怕被人遗忘,你看了又觉得无趣难受。反反复复,起起伏伏,拉拉扯扯,纠纠结结,终归是自己很难受。那个时候就渴盼着有人能够明白我,并且一起逃离。和友人说起这个想法,他们都觉得不可理喻,你不喜欢,就不要看,连这个都要难过吗?
对啊,我就是连这样的事情都难以取舍,对自己苦苦相逼的人。你须得更加冷静,不要将事事看的过分重要,不要总觉得自己是别人生命中十分重要的人。人都会有讨厌的,烦恼的,在意的事,不要去想它们,这种事只要一思考,就会变得更严重。如果只是放在心上,就不会那么沉重,用脑袋去想的话就完了。
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五
世间万物,也许不是事事都能有个明白的计较,我只想,在最清楚最明白的状态下,认真生活。从来我就已经知道了,许多事情到底是不能定义分明的。所谓爱憎分明,只不过是一句戏言,不必当真。爱中掺着恨,怨中夹着念,厌中混着喜,亦明亦暗。
太多的谜团沉默于各人的呼吸之中,永不安宁,永生躁动。我与你,都生活在,永生永世,沉默如谜的呼吸之中,距死亡比光明更近。
(作者:12汉文2班高屹 编辑:11戏文2班 谢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