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年味

发布时间:2013-03-08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老旧的骑楼,光滑的石板路,两边小店和路边小贩忙忙碌碌,狭窄的街道行人摩肩接踵。今年冬天这座南方小城出奇地热,俨然有初夏的感觉,属于南国的和熙撒落在年味浓浓的时光街道上,使人忘却这些矮矮的骑楼包围之下的外围高速发展的现代化新城的形象,沉醉在一种时光倒流的美好幻象中。

  骑楼街道的名字叫中山路,全国各地不罕见的街道名字,但它和杭州的中山路大不相同。我们古朴的中山路,也许不及本城以骑楼闻名的振华路出名,它却葆有当年风韵的繁华。路边一位皮肤黝黑的光头大叔,跟前红色的塑料桶里装满了新鲜的剑兰,我和妈妈上前购买,一块钱一支,比任何花市的都便宜且漂亮。我们将其买下,大叔认认真真地用报纸包裹着剑兰递给我,满意地收起红色塑料桶和矮矮的小木凳回家。

  转入另一条街道,卖菜的阿姨们手沾清水洒在新鲜亮丽的蔬菜上;五光十色的银柳在阳光下闪动;小小的竹藤笼里绿叶托起糖棕色的“鱼笼”,鱼笼是我们地方独特的年糕;糖环、硬饼、油角仔酥香飘远。我穿着浅绿色的单件长袖连衣裙,怀里抱着节节红火的剑兰沉浸在热闹的喧哗中。母女俩偶尔停留在某个春节传统食品店铺,一大盘一大盘新鲜出炉节日食品罗列于前。店前身穿白围裙的小伙子推介着蛋散和脆角,欢迎试吃,妈妈两指拈起一口酥脆送入口中,微笑着点头并拈来让我品尝。家家店铺的货品都满满地陈列在门口,屋内的作坊在源源不断地出炉新鲜酥脆的年果。做蛋卷的妇女们互相谈笑,捏油角仔的父女开心合作,煎碌堆的年轻人把圆圆的碌堆球滚上一身的芝麻……

  每一声“谢谢惠顾”之后都伴随顾客的一声“生意兴隆”,买家和卖家欢喜地聚散,客似云来,川流不止。不知哪个角落飘出隐隐约约的粤语年歌,“齐齐来,声声歌唱共庆良辰……”“你听锣鼓声一片声声送旧年,你看大众多欢畅个个乐绵绵。欢呼声歌乐声响彻凌霄殿,齐声恭祝你有个欢乐年。歌歌舞舞共欢庆,杯杯要胜共欢庆,年年欢乐欢乐年年……”这些是过年的声音,年年岁岁的永恒,岁岁年年的经典。

  不知不觉手中提满了各色传统年货,我们挤出街道和开车前来接送的爸爸会合。街道的声声繁华被隔绝在车窗外,车子拐出马路,渐行渐远,返回整洁宽阔的柏油林荫路,回到人们引以为豪的年轻活力现代化新城。

  尽管时代走远,我们始终热爱这种年味。古老的骑楼街道尽管脸上爬满岁月的印痕,她怀中紧抱莞人的真挚真诚,手中篡着地方传统文化的认同。然而我们何尝不忧心她将走到生命尽头。布满全国的涂鸦那红红的圈内扎眼的“拆”字,如恶魔的吻痕般夷平过多少故地。正如2011年广州高考优秀作文《回到原点》讲述的西关大屋情怀,我们不忍故地变成失去实体的回忆。经济在迅速腾飞,城市在高速发展,新旧的洪流激烈碰撞。我觉得建设不代表推倒重来,给回忆留一片小小的旧地,她便可散发魅力的永恒。

(文/先锋通讯社记者 谢玉娟  责编/陈慕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