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团队在申请暑期社会实践之前已经决定去尼尔觉乡牛吾碧桂园小学(下面简称牛吾小学)支教,并且带队老师已经通过面试确定了小组成员,确定了课程老师,详细了解了牛吾小学的情况。所有的成员都看了很多关于支教的资料并且做好了各种思想上准备。团队考虑到这次支教是第一次,并且只有15天授课时间,时间比较短,所以把这次的目标定位在以启发为主。就是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以启发孩子,让他们多了解外面的世界,多了解学习和知识的多样性为主,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更多的兴趣。因为牛吾小学的学生平时只上语文课和数学课,学习生活比较单调,校长说孩子们特别喜欢音乐体育等,应校长的要求,这次我们的课程以兴趣课为主,增加孩子们的兴趣。
在到达牛吾小学的第一天,因为这一天孩子们放假我们并没有上课,并且校长要以彝族的方式招待我们,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我们是想付出,想给孩子们带来一些东西,结果第一天就受到他们的照顾,觉得很不好,虽然极力推辞,但是校长说这是彝族人的习俗,必须要款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所以也只好接受。这次经历让我们更加觉得彝族的这些乡民们特别淳朴热情。也更激起了我们支教的热情,所有的队员特别想尽快开始课程。
但是第一天我们就遇到很大的困难,因为孩子们以彝语为母语,对汉语懂得少,高年级的同学很多也是能听懂汉语,会写的也很少。虽然有过了解,但是当真正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才深刻意识到问题的困难之处。因为第一次接触,虽然很努力,但是我们甚至连同学们的名字都记不清。第一天晚上,团队就开始开会讨论怎么解决这种问题。我们就课程做了相应的改动,比如普通话课一部分班级改成地理课,通过地图教孩子们了解外面的世界。其他课程在难度上也适当降低,以便上课效果更好。在生活上,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因为下雨,两次停电,让我们无法做饭饿着肚子学习生活做饭,六个人守着锅烧火做饭,笑料百出,突然发现没油了,就想尽办法把做不用油的饭,煮面条、煮土豆,这些既是难题,也是我们难忘的快乐回忆。
在支教的过程中,大家都有很多情感上的收获。在孩子们期末考试那天,所有的孩子都带来了土豆、豆角、野果,土豆有些洗过也有些已经煮熟了,这让我们都特别感动,当我和其他两名队友在家访回来一大早从孩子们手中接过土豆时,心里特别暖和。看着堆成小土丘似的土豆,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和温暖。但是,有时我们也会生气,因为有些学生会不听话,上课乱跑或者做小动作,我们也会批评孩子们。这是我们讨论出来的处理方式。因为我们不想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虽然我们是来支教,献爱心,但是我们不能一味纵容孩子们,我们觉得应该让他们知道,犯了错就会受批评,就需要改正。不能让所谓的爱心使他们忽视了正确的价值观念,这也正是我们要传达给孩子们的。
在这次的支教活动中,我想,得到了更多东西的是我们。因为看到牛吾小学的教学资源非常匮乏,我们会庆幸自己是多么幸福,也更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和机会。看到学校的孩子们能看懂汉语的极少而无法体会到我们所带去图书的乐趣时,我们会特别心酸,特别想有办法帮助孩子们对学习更加有兴趣。因为,很多孩子不知道梦想是什么,不知道大学是什么,更多的孩子选择六年级毕业就会去务农或外出打工,这让我们很心痛。当看到孩子们没有操场,唯一的一个破掉的篮球架矗立在小小的校园里时,我们觉得自己很渺小,带给他们的实在太少。我们希望看到孩子们有一个更丰富的未来。也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些,我们的心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开始更加认真的思考人生,思考自己可以带给别人什么,更珍惜我们拥有的东西,更愿意去帮助别人,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淳朴的热情带来的感动。
直到支教结束,到了成都即将要分开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这一切恍如一场梦境,因为有太多我们没经历过的事情,有太多的感触,但是我们希望这场梦不会结束,会一直越来越变成更美的梦延续下去,为了我们,也为了大山里的孩子们。
我们会继续努力将这个活动变成长期的支教活动,同时也在通过一些方法帮孩子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无论是帮助改善学习环境,还是将这个地方推出去让更多的人来认识和关注牛吾小学。(李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