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渐渐模糊的桐乡故事

发布时间:2012-06-14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6月12日上午,桐乡校区图书馆门口的“桐乡故事”活动吸引了大量同学以及桐乡市民驻足观看。而记者则被一位正在做灶画的老人吸引住了。
  记者向同在观看老人作画的桐乡市民了解到,老人是在灶台上作画。以前,桐乡基本是家家户户都有灶台。老人已年近花甲,视力也不像年轻人那般敏锐,一副厚重的老花镜架在鼻梁,但这一切似乎都不能对老人作画产生影响。记者也注意到,老人在作画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是一只手拿两支笔同时画,一深一浅,两种橘色渲染在灶台壁,别有一番韵味。细细的线条,勾勒出了财神的轮廓,就连财神的手指都十分清晰。老人不停地换颜色,不一会儿,一副财神捧元宝图就栩栩如生生地在灶台壁上生成了。


  趁着老人休息的功夫,记者与老人聊了一小会儿。老人说,自己从十五六的时候就开始画灶画,直到现在都几十年的时间了。很多画都已经深深印在了脑海中,因此无需很久便能完成一幅画。而这些灶画也十分讲究,如果是用水粉画就需要在水粉中加白酒,防止颜色褪色,如果是国画颜料就不需要。当记者问起老人有没有徒弟的时候,老人自豪地说“有”,不过,记者问到现在学习画灶画的年轻人多不多,老人十分惋惜地说:“不多了……像我的徒弟里只有我的儿子跟另一个年轻人。”说完摇了摇头。
  在与老人聊天的过程中,记者也了解到,最初老人是以画灶画为生的,现在,基本家家户户都在灶台贴瓷砖,很少有人会画灶画,因此老人也早就不再以此为生。可以说,现在,灶台跟灶画都已经十分少见了。但是在农村还是会有人请老人画灶画,只是,很少了。
  跟老人聊了一会后,老人又继续画灶画去了。记者又在老人旁边安安静静地看了一会儿,才离去。
  在记者驻足观看的近一个小时里,有很多同学停留过观看老人作画,但都不过是一时兴起,看个几分钟便转身离去。记者也注意到,本次参加“桐乡故事”的艺人几乎清一色都是老人。看到了这些,记者心头不禁产生了深深的遗憾,为什么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工艺到现在很少有年轻人再愿意去学习和继承了呢?难道真的到了这一代,我们的传统就不会再有人传承下去了吗?
  桐乡本身就是一座文化底蕴浓厚的城市,各类民间传统工艺与艺术也十分丰富,如果真的不再有人愿意学习继承,那这些渐渐模糊的“桐乡故事”还会有谁读得到呢?我们呼吁并且期待着年青一代来拯救我们的“桐乡故事”,来拯救我们的“中国故事”!(先锋通讯社(桐乡)记者 文/匡佩佩 图/张忆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