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善良是一颗种子——观《少年雷锋》有感

发布时间:2012-03-29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作为浙江传媒学院“纪念雷锋同志五十周年”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管理学院于3月28日组织全体同学在阶梯教室观看了纪录雷锋同志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的影片《少年雷锋》。在被雷锋同志伟大无私的精神所感动的同时,我也深深感悟到“善良是一颗种子”,只要有适合的生长环境和充足的养分,爱就会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影片开始就介绍了雷锋清贫却幸福的一家,雷家父母虽是地道朴实的农民,没有多少文化,却一心向善,尤其是贤惠的母亲更是对幼时的雷锋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烧香祈福时,母亲教育雷锋“长大后要做好人,做好人,世代有人记”;当有人偷自家地里的菜时,母亲不仅没有责骂“窃贼”反而体谅人们被艰难生活所迫,小雷锋也第一次学会了帮助别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话用在雷一嫂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她生前以身示范,临死前都不忘嘱咐儿子“要做好人,做好人世代有人记”。母亲的话深刻雷锋脑海,在目睹家庭剧变后,一颗善良的种子落在了他内心深处,从此,善成为了一种习惯。
  如果说母亲的循序善诱是善的启蒙,那邻居的热心帮助就是善的养分。前有裁缝大叔帮助孤儿寡母料理农事,在雷锋七岁成了失去双亲的孤儿时,热心肠的六叔公又对他照料有加,当地主土豪的欺凌使他无家可归时,地下党员彭大叔又收留了他,并供养他读书。这些都让雷锋铭记于心,他曾流着泪说要报答好人,在“参军”前还帮所有帮助过他的人挑了一担柴。雷锋也养成了一个他人眼里的“坏习惯”——走到哪都爱写一些感谢的话,这也充分证明了善良的种子在众人爱的呵护下一直茁壮成长。
  当雷锋走进军队,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善良的种子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他接触到了共产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他学会了甘当“螺丝钉”,懂得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真正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他把自己省吃俭用积存起来的钱,寄给受灾人民和家庭困难的战友,他经常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到车站志愿服务。当种子经历萌芽、发育、积累养分和成长过程后,它变成了一把可以为他人遮风挡雨的“保护伞”,夏天遮凉避暑,秋季贡献果实,连叶落枝残的时候也要化作养分滋养大地。
  我想这就是雷锋精神的真谛,它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条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雷锋同志一辈子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得到国家领导人的敬佩和全国人民的爱戴,也许这就是毛主席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吧!爱的火把需要众人添柴才越燃越旺,善的种子也需要我们共同灌溉,每个人的微小的行动,也有众木成林的一天。(文/先锋通讯社 姜路军)